【摘 要】
: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尤其是在地理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了海洋权益内容的比重。然而,目前国民海洋权益意识尤其是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比较淡薄。如何利用高中地理教育这个优势平台构建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并达到增强学生海洋权益意识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尤其是在地理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了海洋权益内容的比重。然而,目前国民海洋权益意识尤其是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比较淡薄。如何利用高中地理教育这个优势平台构建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并达到增强学生海洋权益意识的目标成为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交叉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从高中地理教育的视角对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进行构建研究,取得了如下五点研究成果:第一,阐明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国家海洋权益实际问题、学生海洋权益意识现实情况和高中海洋地理教育开展现状,阐明了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研究对国家海洋安全、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界定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的概念。通过梳理总结海洋权益意识及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著作并结合主权国家理论,界定了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的概念。第三,明晰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其一,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海洋教育专家和地理教师为培养执行主体。其二,以在校高中生为培养对象。其三,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和海洋教育实践基地为培养载体。第四,构建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构建了由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案、运行保障和培养过程六方面内容组成的高中地理教育视角下学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重点设计了海洋权益意识理论教学案例和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第五,评价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整体评价和教学实践效果两方面对本研究构建的高中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进行了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为:该模式在整体上构成要素完整且各个构成要素内容全面具体,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和表达交流问题的能力及海洋地理家国情怀。本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效果良好,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健康的话题始终贯穿在人们生活中,大众的目光也逐渐转向个人健康领域,健身意识日益增强。信阳市城市社区内体育健身器材、场地、设施及管理规范是否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来展开调查,掌握信阳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情况,从而完善社区体育发展的规划,帮助社区居民提升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帮助社区管理者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安排和开展相关的体育健身活动,改进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措施。本文运用文献
新课改强调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研究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七年级四个平行班级的生物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羊山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发现以下现象:1)学生对生物学科和学习生物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但生物课堂上态度不够端正;支持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但
冒险行为(risk-taking behavior)是指个体为了追求眼前的收益,在明知道有不良后果和潜在的威胁的状况下所做出的行为。冒险行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十分不利,不仅会阻碍其个性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国内外研究主要通过探究性别、认知、情绪、环境、人格等因素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很少有人关注睡眠质量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我国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意蕴深厚的民俗文化,随着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民俗文化也得到了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民俗文化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同比例的呈现恰恰体现出民俗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本文绪论包含研究缘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五部分。正文共有四章内容,笔者在第一章中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个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的方向发展,着重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学为基,合作为辅,探究铸品”为思想的发现教学模式,它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师进行概念课程教学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首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物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能够提升人的思维品质的笔记工具被引入课堂,能够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扩充高中生物复习课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尊严和价值被忽视,精神追求逐渐淡漠,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提升国家软实力亟需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科学教育主要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主要启迪人性,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交融,教育才能正确的回应时代呼唤。增强课程的人文教育,化学教学理应是责任担当。化学的历史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奋斗史,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内容,
从全国教育大会可知,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资源是学校体育工作一个重要部分,需要优化,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农村地区因为种种因素不能跟上体育教学资源优化的步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平衡等众多因素导致的。如果想使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工作顺利地进行,就要从政策、经济等方面加强对农村的各种投入。本研究通过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收集并阅读相关文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信阳农村具有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目的主要达成途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习惯的养成的主阵地。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有许多,而学校体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在其中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南北经济差异巨大,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上,也表现出了这种差异性。为了了解鹿邑县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鹿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通过
课外体育锻炼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参与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体育课的补充,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信阳市辖区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辖区初中生对课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缓解学习压力等方面的科学性认知具有一致性,但是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