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的文献做病例回顾性研究,探讨中医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辨证和分型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客观的依据。方法:1.逐篇检阅近15年广东南粤及山东地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涉及中医证型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2.根据文献资料将病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淤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五组,对数值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对分类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根据计算数据探讨广东南粤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与山东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是否存在差异性及统计数据里中医各型分布的差异性存在的与否。结果:两省收集文献量共161篇(不完全统计),病例数为10129例,均根据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995年、2000年版本,1990年上海会议防治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及其他标准或个人标准进行归纳总计。1.两省收集文献量161篇(不完全统计),病例数为10129例,文献中通过对主症、次症、舌脉的归纳,总结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淤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五个证型。2.广东省病例中以湿热中阻型最多,肝郁脾虚型次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两类例数相近(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淤血阻络型、脾肾阳虚三型例数两两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3.两省相关证型比较中,广东省地区慢乙肝患者中湿热中阻型构成比明显高于山东省地区,山东省地区慢乙肝患者中肝郁脾虚型构成比明显高于广东省地区,且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得出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1.收集文献中性别以男性居多,年龄层在20-50之间。2.两省文献在此年龄层中均以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两类型居多,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3.两省肝肾阴虚型、淤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3型比较中无显著差异,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差异明显,提示中医证型分布存在的地域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