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卫工人作为社会底层群体,游离于城市边缘,生活状态往往被社会所忽视。而基层环卫工人作为一项高工作要求,低资源支持的职业,职业特殊性决定了环卫工人承受的工作压力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在学术研究上,环卫行业同样也是不被重视,国内关注环卫工人的压力或动机的理论研究较少。环卫工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群体,对该群体的压力和动机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以上海市A区环卫工人为调查对象,运用压力源相关理论,通过结构式访谈、问卷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焦躁”和“倦怠”两种亚健康状态,以及“基本压力-个人压力-组织压力-社会压力”四个维度的环卫工人压力源结构模型;分析了人口统计变量信息对压力源的影响,研究了教育背景、工作年限和性别对压力源产生的影响程度;之后,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压力源对环卫工人健康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中,焦躁状态主要受到基本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倦怠状态主要受到个人压力和组织压力的影响。压力源、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然而两者之间关联度研究是这两年新产生的一门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在环卫工人现有压力源难以轻易改变的情况下,本文试图引入一种激励方式以减少压力源对健康的危害,因环卫行业属于公共服务行业,且环卫工人中现实存在有公共服务动机较高的个体,因此本文尝试引入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根据公共服务动机相关理论,假设具有较高公共服务动机的环卫工人个体可以减少健康危害。通过以焦躁和倦怠状态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公共服务动机可以减少环卫工人压力源产生焦躁状态的危害,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基本压力对倦怠状态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了环卫工人的行业特征。在压力源中,主要表现在环卫工人关注工资福利方面。在背景信息中,主要表现在教育背景的总体偏低和个体差异上,对研究成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公共服务动机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效果,这一点需要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主要体现了公共服务动机的正面效果。文章最后分析了本次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并提出了公共服务动机视角下环卫管理部门/企业开展环卫工人压力管理的对策,以更好地开展压力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环卫工人个人抗压能力和组织整体工作效能,为环卫行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并呼吁全社会更多关注环卫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