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内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金融体系的改革无疑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改革之一。进入20实际80年代中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于此同时,我国信贷资源在各大产业之间的配置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国内信贷资源产业配置所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但是,通过纵览关于我国金融信贷资源产业配置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以前的研究大多数只针对金融信贷配置本身进行研究,很少结合经济增长、就业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而且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数据描述的窠臼之中,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的却不多见。在上述关于金融信贷资金配置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将我国金融信贷的产业配置与当前比较热门的就业问题相结合,对国内信贷资源的产业配置特点与就业效应进行了较为前瞻性的研究,旨在发现我国各大产业信贷配置与其就业效应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从信贷支持的角度为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思考。本文关于我国信贷资源的产业配置特点与就业效应研究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明确国内信贷资源在三大产业的资源配置特点以及三大产业就业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中西方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信贷资源的产业配置和就业效应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性分析,然后构建计量模型,运用EG两步法对我国信贷资源的产业配置与就业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1)第一产业信贷(FC)和第一产业就业(FE)两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在短期内,FE不是FC的格兰杰原因,但FC是FE的格兰杰原因;(2)第二产业信贷(SC)和第二产业就业(SE)两变量之间也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短期内,SC不是SE的格兰杰原因,但SE是SC的格兰杰原因;(3)第三产业就业(TE)的一阶差分处理结果仍表现为非平稳性,无法对第三产业信贷与第三产业就业作回归分析,两变量间不存在确定的相关关系,即我国第三产业信贷不具备显著的就业效应;(4)城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CC)与其就业(CE)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协整关系,在短期内,CE不是CC的Granger原因,而CC是CE的Granger原因。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具有良好的就业弹性,故将其作为独立部分对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这也是本研究的一大特色。在对国内信贷资源的产业配置特点与就业效应进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汇总并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如加快金融机构改革步伐,调整并完善信贷资金的产业配置体制机制;加大对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其就业效应水平;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导向调整金融信贷的产业配置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