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保险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经历了从创建到停滞,再到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的三个阶段,用了近60年的时间。相对于国外保险业上百年的发展,这60年仅仅是一个小阶段。但是在这60年里,中国保险业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结构有所变化,股份制保险公司业务高速增长;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保险公司完成了股份制的改造;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改进,各家保险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思路和业务结构,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外资保险公司开始入驻中国;保险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保险市场,在保险环境更加规范的情况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竞争主体的加入。
环境孕育了保险市场的变化。此时,保险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外部关联性不断增强,国际化程度加深,保险公司的利润增长方式、偿付管理方式逐步转变,保险创新方式逐步加快,保险功能和作用向纵深发展。在保险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保险公司企业文化欠缺、企业凝聚力不够、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信息化技术滞后、产品创新思路狭窄、定价概念模糊以及分销渠道单一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因此,保险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优先其他的对手,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并且避免原始的价格竞争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合保险产品营销的特点以及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保险公司需要在开展内部营销的同时作好外部营销工作。内部营销从保险公司的内部着手,通过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营造共同的行为准则,让工作流程“程序化”。针对保险公司信息技术落后的情况,保险公司还需要构建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创建新一代信息机构。外部营销是保险公司最熟悉的模式。随着消费者对保险认识的加升,保险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细分,保险公司除了要开发新的保险产品以满足其需要,更应该注重保险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其承载功能,以此丰富保险产品。针对保险竞争主体增加带来的价格竞争问题,保险公司应该理性、长远的看待。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主要围绕非价格竞争进行定价并不断提升服务标准,为客户带去卓越的服务。最后,保险公司产品的分销渠道单一,现在多采用个人销售分销体系。个人销售分销体系可以带来更直接的销售,但是它也带来了其他的一些问题。为了让分销渠道多样化:保证消费者能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保险公司及其产品,保险公司需要改革现有的销售渠道,扩大其他的销售渠道。通过以上提及的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市场化转型及服务型转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