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悖论性叙述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fh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是当今世界文坛备受关注的作家之一,以书写时间、记忆和自我欺骗闻名于世,获得了“寻觅旧事的圣手”的称号。悖论性是理解石黑一雄小说的一把钥匙,理解了悖论性就能更好地理解石黑一雄艺术创作的深刻性,而悖论性叙述是悖论性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理解石黑一雄小说的悖论性叙述是抵达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必经之途,是理解石黑一雄创造的悖论世界的角度之一。本论文尝试从悖论性叙述的角度切入,根据小说中叙述者的自身特征及悖论性叙述策略的运用揭示作家对于小说人物艰难生存处境的书写、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观照和对文明悖论的思考。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叙述者是大时代里的受创者,是自我欺骗的小人物,是记忆碎片的打捞者。他们出于现时对意义的需要,企图重构人生图景。他们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悖论性的叙述方式。基于叙述者自身的特点,石黑一雄对叙述者的悖论性叙述进行了详细书写,回忆的模糊性为悖论性叙述提供了外壳,不可靠叙述和矛盾修辞、象征投射等具体手段为悖论性叙述提供了内核,作家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段的操纵,完成了对小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对人的悖论性处境做了深刻反思。叙述者的悖论性叙述是对自己艰难处境的个人化表达,从语言和意义之间的裂缝中可以窥见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的生存状态。现代人活在文明的悖论之中,在自身创造的文明面前,人类无法继续保有自己、成为自己。作家通过对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的思考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焦虑心态、反思意识和对文化理性的呼吁。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李佩甫乡土小说的伦理书写为研究对象。作为深具地域色彩的河南本土作家,李佩甫延续了新文学以降的乡土小说传统,尤其在伦理书写方面独具特色,通过细腻深刻的伦理书写,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的旺盛生命力。因而伦理书写是值得重视的关键词。所以,探究李佩甫乡土小说伦理书写的来源、样态、内涵与价值,对于指出其独特性,评价当代乡土小说的意义,乃至助力乡村人伦文明建设,均有裨益。研究运用文本细读法,以作品为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剧,各类话语思潮席卷并置。在这一纷繁复杂的文化语境下,新世纪东北作家自觉坚守民间文化立场,接受民间文学滋养,在承继文学传统中锐意求新,对土地意象的书写在题材、体裁、叙事、审美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开放的艺术流向,展现出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现实叙事,又以全球视阈的文化审视深度表达人类普适性价值关怀。然而,与创作的繁荣相比,学界未能对新世纪东北小说土地意象书写所呈现的审美向度的
非字面语言是人类语言复杂性的集中表现。反讽是非字面语言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指说话人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以此来表达批评或嘲弄等态度。口语反讽理解(下文简称“反讽理解”)是实验语用学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多关注语境和音韵在反讽理解中的作用;但研究结论存在诸多分歧。主要的分歧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语境和音韵在反讽理解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的分歧。一类研究(Pexman,2008;Woodland e
《盛明雜劇》是明代沈泰編訂的一部明代雜劇重要總集,包括60篇雜劇劇作,全書共三十八萬余字。其中賓白語言口語性強,反映出整個明代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本文以《盛明雜劇》賓白助詞為研究對象,對書中部分助詞進行窮盡式統計,描寫其分佈和使用情況,著重梳理助詞由實到虛語法化的路徑,並就某些語法現象聯繫其背景劇目現代方言用法,對不同方言區助詞語用情況作以比較,在漢語史和方言之間相互印證。全文共分為四章,主要內容
疫情期间,教师在面对"教学空间"和"教学行为"完全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利用翻转课堂教学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又一次成为热点问题。高校教师面对着"多种变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借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此来设计、实施和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传统"内容为本"向"成果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来把握教
雪莉·杰克逊的《邪屋》向来被认为是美国当代哥特的开端,但其新哥特叙事特征却很少有人研究。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深入分析探讨《邪屋》的新哥特叙事及其美学特征,以期在“重评杰克逊”的时代风潮中提供点滴自己的思考。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论文的先导部分,包括绪论和第一章,分别介绍了《邪屋》的研究现状、美国的哥特传统以及雪莉·杰克逊本人与哥特表达的契合。笔者通过研究比对杰克逊笔下的哥特主题及其个人成长
本论文借用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对查尔斯·约翰逊的小说《牧牛传说》进行解读,旨在强调身份的流变性和建立包容性社会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种族和自由等主题对查尔斯·约翰逊和《牧牛传说》做了大量研究,但鲜有人从后殖民角度对《牧牛传说》进行解读。本论文主要借用霍米·巴巴的相关后殖民理论对《牧牛传说》进行解读,以期能给读者解析《牧牛传说》一个新的角度,为美国非裔解决身份危机提供一个新视角,同时也
包世臣散文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河、漕、盐、农、礼、刑、兵、货币、鸦片、抗夷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明确的经世意图。包世臣经世思想与散文创作是明清时期实学思想和经世散文发展的重要一环,对近代思想和经世散文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本论文以包世臣文集《安吴四种》中相关经世散文篇目及《说储》《小倦游阁文稿》部分经世散文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生平交游、文集编纂体例、传记书信研究以及价值影响四个大的方面入手,对包
文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单字调。前人对文县方言声调的研究存在分歧,如四声的调值描写,调型、调值的相似是否导致调类简化与合并等。这些问题不仅是文县方言的研究重点,在整个西北汉语方言中也具有代表性。文章运用声学实验方法,分析文县方言声调特征,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探讨分歧形成的原因,同时还针对前人成果未涉及领域,补充了个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文县方言单字调格局为“高低升
植生混凝土是一种集消音降噪、景观复绿、城市美化、行洪排涝、水质净化、护坡护岸等优点为一体的功能性材料。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护坡植被与多孔混凝土的相容适生性以及工程应用三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成果具体如下:(1)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中在搅拌工艺上采用三次投料裹石法,在成型工艺中采用人工插捣法,在养护工艺中采用标准养护室养护能使植生混凝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