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档案资料,对民国时期西安城市历史地理的若干问题,包括城市分区规划和建设、交通、工业、商业、金融业、人口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得出现代西安的城市结构基本确立于抗战前后之结论,对当代西安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文章的第一部分探讨了民国时期西安政区的变化和有关城市规划对西安市的影响,特别是西京筹备委员会主持工作时期和民国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西京筹备委员会尽管只存在了十三年,并且正值抗战时期,但其对西京市的规划大体上是科学、谨慎的,并且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确定了文化古迹区、行政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风景区等六大城市功能区,对西安后来的建设起到了启示和参考作用。民国后期陕西省建设厅也曾为西安市未来城市发展做出规划,包括道路系统、分区规划、绿化美化、文物保护等方面,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部分通过研究今天省政府所在地,也是西安重要的商业中心新城区在民国时期从无到有并逐渐繁荣的过程,折射出整个西安市在民国时期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辛亥革命以前,西安城区人口和主要商业区集中在南院门和西大街以及东关一带。随着城市东北部清代满城的拆除,以及陇海铁路通车和抗日战争爆发等事件的影响,这个毗邻火车站的新市区最终取代了清代时的西安城西和东关,演变成为新兴工业区和商业中心。 第三部分对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期间西安工业的发展、门类、布局等进行了研究。民国时期,特别是在1935年到1945年的十年间,由于有了沿海工厂内迁、交通条件改观以及国民政府加大对西北开发力度等条件,促使西安近代工业(特别是纺织业、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一部分新式工业在火车站以东、以北地区兴建,使得这一带逐渐发展成为西安的工业区。 第四部分通过研究民国时期西安各类商号、钱庄、银行及其他商业金融机构的数量、资本及分布,显示出西安在西北及全国商业金融方面的重要地位。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后,西安的商业、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快发展,表现为商业、金融业机构数量递增,资本额扩大,门类更为丰富。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联系东部地区和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咽喉。西安市的交通运输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这座城市本身的对外联系和经济振兴,而且对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第五部分即对民国时期,尤其是中期以后,国民咖对西安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开发进行了一定研究。 文章的第六部分对民国时期西安城区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和市民狙会生活作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人口变动的社会背景,得出抗战以前门9n—1936年)西安城区人口缓慢增长、抗战时期(1937—1945年)人口大幅度机械增长和抗战以后门946—IN9年)人口继续持续增长的结论,并指出这些变化对城市账等级的影响—一即到民国末期,西安人口虽然增幅很大,但仍然仅算是一座中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