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工具会计已成为会计学者们热点研究领域,同时也成为了会计学界的国际性难题。2009年11月12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提出了新的方法,将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进行分类,目的是降低金融工具会计的复杂性,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现阶段市场化不成熟,盲目跟风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制定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文章的研究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文献综述,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其中重点部分是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外、国内对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实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第二部分理论分析,阐述了金融资产的概念及分类的界定,对盈余管理的涵义、存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动因和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这些一般理论的分析,试图找到关于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渊源。接着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得出企业管理层确实存在动机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他们会倾向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与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盈余管理及动机的四个假设,选取了2007年546家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来验证上市公司是否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以及寻找出盈余管理的动机;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我国上市公司更倾向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扭亏为盈、配股资格和收益平滑的三大盈余管理动机假设得到证实。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文章的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