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ycatcher作为一种新的促溶标签蛋白的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f5ete346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Spycatcher可作为一种新的促溶标签蛋白。【方法】1.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Spycatcher基因与包涵体PD-1(细胞程序化死亡受体-1)、MPD-1(细胞程序化死亡受体-1突变体)、FTH-PD-1(铁蛋白重链偶联PD-1)基因融合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1a中。2.将构建好的PET21a-Spycatcher-PD-1、PET21a-Spycatcher-MPD-1、PET21a-sp-ycatcher-FTH-MPD-1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然后通过超声破碎将裂解的细胞上清进行镍柱纯化。3.运用E LISA定性检测Spycatcher-M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先将PD-L1包被在ELISA板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HRP标记的Spycatc her-MPD-1和PBS孵育,在OD450条件下用酶标仪检测其吸光度值;然后将PD-L1蛋白进行生物素化标记,用fortebio法定量检测融合蛋白与PD-L1结合力的大小,同时检测在不同p H条件下Spycatcher-M PD-1与PD-L1的结合力。4.用荧光素CY5.5标记融合蛋白PET21a-S pycatcher-PD-1、PET21a-Spycatcher-MPD-1后,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与乳腺癌细胞MDA-231表面高表达的PD-L1结合情况。5.随后,在已经纯化的融合蛋白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凝血酶,再经过镍柱纯化尝试得到不带Spycatcher标签的单体蛋白。【结果】1.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质粒目的基因核酸序列无误;2.通过镍柱表达纯化蛋白,纯度较高,可达85%以上;3.ELISA结果显示,实验s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中Spycatcher-MPD-1和PD-L1的结合力强于空白对照组(P<0.01)4.fortebio法实验结果显示,Spycatcher-PD-1与PD-L1的结合力在10-8M左右,且不随着pH的改变而改变,而Spycatcher-MPD-1与PD-L1的结合力强于Spycat cher-PD-1与PD-L1的结合力,且随着pH的减小结合力逐渐增强。5.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标记CY5.5的Spycatcher-PD-1和Spycatcher-MP D-1均可以结合细胞表面的PD-L1。6.凝血酶的酶切效果显示,Spyc atcher-Thrombin-MPD-1和Spycatcher-Thrombin-FTH-MPD-1的酶切效果良好,酶切之后可以得到不带Spycatcher的标签蛋白的单体蛋白。【结论】Spycatcher可以作为一种促溶标签蛋白。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2年食管癌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年龄别食管癌发病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大豆和大豆油市场数据,采用SDAIDS(来源区分AIDS)模型,对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与大豆油市场是不可分的;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利水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光眼患者22例3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6例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6例11眼)随机分为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和两药对
马克思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诸多问题进行人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及价值观的指导和统摄,真正把思想治教育看成是人的教育,从而建立全面发展的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
近年以来,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学者和民众日益关心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也日益加重
该文探讨了植物黄化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植物黄化后对光合特性的影响。归纳起来黄化病发病原因一是植物缺素症或植物组织内矿质营养元素生理失调所致;二是病原微生物侵染植株的
采用活性炭脱硫制酸,床层阻力是活性炭床层在工程技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数据,通过测量4种不同粒径活性炭的阻力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实验表明:在层流区时,平均阻力系数
艺术史的撰写模式包括历史叙事与理论叙事。传统艺术史撰写以历史叙事为主导。进入现代以来,艺术史的撰写通常融合了侧重“史”的历史叙事与侧重“论”的理论叙事。行进至后
<正>罗自德,喘呵呵,急忙坐上大巴车。脑袋瓜子直冒火,(白)怎么啦?听说儿子闹了撞客。(白)这可不得了啦!"撞客"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您听过鬼魂附体吗?这个人说别人的话,做
期刊
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响应性功能、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生理活性等要通过一系列紧密联系的性状来实现,植物通过调控自身的资源权衡机制来完成不同功能性状间的构建、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