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入手,返回到哲学文本中,立足于黑格尔与前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对比,从实体与本质的关系、本质从客观性转为主观性以及主客观统一和本质存在于过程中三个角度对传统哲学家关于本质的探索历程作了梳理,并结合现代哲学家对传统本质主义的反驳和批判,揭示寻求本质这一思维方式在哲学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本质作为本体论的核心概念在传统哲学史上是与“实体”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被讨论的。在古代、中世纪及近代早期,哲学家们把实体与事物区分开来,没有从本质与现象统一的角度去理解实体。从费希特开始,主要是黑格尔,才把实体理解为本质和现象的统一,实体不是与现象不同的单纯的本质,而是包含现象作为自己的表现的本质。
自从柏拉图明确将本质和现象区分开来,本质作为决定变动不居的现象背后的客观根据,本质才真正在客观意义上被建立起来。休谟对人能否认识本质所提出的质疑,启发了康德。康德开始转向探讨构成知识的先天条件,并由此得出结论:任何知识都是主体运用先验统觉能力对感觉材料加以综合统一的结果。康德对理性所做的批判,使得传统的客观本质在主观意义上得以显现和建立。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则使本质在绝对精神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最终统一。此外,在黑格尔以前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中,本质被看作僵化的,其中不包含矛盾,没有发展和变化。黑格尔则认为本质在过程中得到发展和逐步展开自己全部的规定性。
作为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反叛的一个核心内容,现代西方哲学家主要针对传统哲学的这种本质与现象二分的思维模式以及对理性认识本质的可能性等提出质疑。本文对现代西方反本质主义思想的是与非作了评析,认为一味追寻本质而陷入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固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想完全取消本质的存在也是不可能的,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