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权威与学习者自主性在中国外语学习中的融合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56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个世纪后半期,外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育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尽管理论目新月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却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给外语教学一个满意的答案,人们对种种教学方法各执一词,褒贬不一。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掀起的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移却得到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强调以及对教师权威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的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积极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上,引进了国外的各种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观点的提出,特别强调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意义,倡导教师地位的变化,使中国的传统教育面临了极大的挑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微妙的变化,使教师的权威也正在慢慢的削弱。 然而,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强调并不代表教师权威的消失,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教育背景下,在强调社会等级以及集体主义的社会氛围下,教师的传统权威仍然存在。因此,怎样在具体的外语教学中体现学习者的自主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论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教师权威和学习者自主性在当今外语教学中并存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外语教学,而单方面地强调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影响教学的有序进行。 论文主要由五个章节加一个引言和结论构成。 引言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从威多逊教授对教师作用的观点出发,指出全面考虑教师权威和学习者自主性的必要性。 第一章介绍了构成教师权威的几个要素,指出中国传统教育背景以及对权力和集体主义的强调奠定了教师传统权威存在的必然性。第二章具体分析了中国外语教学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外语教学本身的特殊性,指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存在的必须性。在第三章,论文具体分析了学习者自主性的兴起以及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提出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自主与权威共存的可能性。第四章针对学生对教师权威和学习自主性的理解和运用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两者的认可。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教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运用权威培养学习自主性提出一些建议,指出教师权威和学习者自主的互补性。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理解和行为的原因,并由此指出权威和自主的融合对外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对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重申了将教师权威与学习者自主性融合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师权威和学习者自主性融合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得出结论:教师权威并不否定学习者自主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外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合理利用教师权威培养学习者自主性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同时,对于两者的融合,中国本身文化也提供了基础。作为儒家文化的精髓,中庸的思想决定了我们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在已有的传统文化之上,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其他文献
鉴于“自然语言中的句子不足以编码它们所要表达的命题”这一理论,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对话语理解中的显义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尝试归纳了关联理论对显义(explic
优化了蜂房芽孢杆菌利用蔗渣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工艺条件,并考察木聚糖酶发酵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发酵45h,蜂房芽孢杆菌产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7 447 IU/mL,
对2014年全国高考文、理科数学试卷在平面向量专题的考查内容、方式和重点等进行整体评析;剖析了试题的创新特点;对2015年平面向量专题的备考提出了复习建议.
义利观问题是朱熹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的目的是确立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论述朱熹《四书集注》和《朱子语类》《朱子文集》中有关义利观的内容,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领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心态也与之前有所不同。在美术界,重视中国画传统的呼声日益提高,然而当我们今天定下心来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是中小学教学的难点.《数学慧眼》借生活情境独辟蹊径,从
十八大以后,中国迈入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伟大征程,法治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财税体制的法治化自然也成了当下我国全面深化社会经
随着经济的发展,沥青路面已成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而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文中结合佛山一环北线第九标段沥青路面的实体工程,从沥青路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写作已成为大众化的行为,其价值也日渐突出,同时应用写作道德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应用文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否对他人、对社会发展有益,很大程度上取决
<正>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不仅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内外妇产等多科的治疗,而且也广泛应用于西医学的神经精神系、消化系、血液系、心脑血管系、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