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是人类的居住点,包含人类生产生活等要素,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在聚落形态上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特征。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空间分布,也是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质环境制约着聚落的发展,聚落发展对地质环境也造成“扰动”,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山地多、平地少,这样的自然特征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和有限的环境容量。论文选取普安县农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地质背景与聚落分布格局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喀斯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提供依据。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地层统计表可以看出,在研究区范围内以嘉陵江组地层分布最为广泛,且居民点数量最高。其次为飞仙关组,但聚落数量极少且分布零散。龙潭组、长兴组面积相对较大,居民点数量仅次于最多的嘉陵江组。关岭组地层分布面积低于龙潭、长兴组,居民点数量高于其他地层,为第三大聚落分布区。其他地层分布面积较小,聚落数量亦随之减少。(2)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通过密度特征、面积特征、形态特征三方面来反映研究区的聚落分布特征。从密度特征来看,嘉陵江组地层面积最大、斑块密度最高,飞仙关组地层面积仅次于嘉陵江组,但密度却低于龙潭、长兴组并层、关岭组。宣威组、汪家寨组地层面积虽然较低,但斑块密度却相对较高。其他地层的斑块密度与地层面积相关性虽不明显,但大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斑块规模特征上,嘉陵江组地层聚落的规模达到最大,其次为关岭组。飞仙关组大规模聚落极少。龙潭、长兴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较高。斑块形态特征上,嘉陵江组形状不规则、异质性强,多种形态并存。龙潭、长兴组、关岭组由于其密度较大,聚落面积占景观面积的比例较大,因此形状亦呈不规则状。飞仙关组低于以上地层。花贡组聚落分布最为破碎、分散。而南北两个区域的地层的聚落破碎性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不同岩性及其组合关系对地形地貌格局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农村聚落居民点分布的规模与类型。(3)在地质构造上,研究区以南主要受辐射涡轮状分布的旋卷构造带控制,以北主要受向南凸出的前弧构造带和近南北向的脊柱组成的普安山字型构造控制,在对地形地貌、水文等条件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直接控制着居民点的分布、规模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