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稻植株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主要是依靠光合产物。叶片是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因此定位和克隆与水稻光合作用相关的新基因、研究其功能,对阐明光合调控机理、提高水稻的光合生产能力和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叶色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不仅在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分化以及发育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杂交稻种子纯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植株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主要是依靠光合产物。叶片是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因此定位和克隆与水稻光合作用相关的新基因、研究其功能,对阐明光合调控机理、提高水稻的光合生产能力和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叶色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不仅在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分化以及发育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中加以利用。本研究以粳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其他文献
利用GenBank上已公布的玉米T、C、S群不育细胞质线粒体DNA(mtDNA)特异基因T-urf13、atp6-C、orf355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对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M5P型和YⅡ-Ⅰ型进行归群研究。以便为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M5P型和YⅡ-Ⅰ型的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以保持系B77、不育系CMS-YⅡ-ⅠB77、杂种F1代为材料,筛选了30个随机引物通过RAPD(Randoml
在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以双季早稻金优463、晚稻协优46为材料,总施氮量为13.38kg/亩,设计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 7:3,6:4, 5:5, 4:6,3:7和空白对照等处理试验,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双季稻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总施氮量相同下,早稻和晚稻均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6:4、8:2,产量达到或超过500kg/亩,均比当地习惯运筹
本试验以不同类型的现代水稻高产品种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品种和组合茎鞘物质贮存和运转及其与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关系,分析其高产水平下的物质生产特征,探讨水稻群体高产潜力形成和发挥的物质生产和利用的最佳表现,并注目于茎鞘贮存物质的积累和利用情况,分析茎鞘贮存物质对高产、超高产条件下产量形成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现代品种具有明显的大穗优势,但两年的结果均显示现代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处于较低水平,水稻
本文以生产上主推的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和常规种科棉4号为研究对象,于2004-2005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遗传生理实验室,探讨了钾营养对高品质棉不同部位棉铃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本试验范围内,增施钾肥并采用合理的钾肥运筹(科棉3号以基肥和花铃肥的比例为5:5,科棉4号为7:3。下同)有利于促进整株棉铃发育,铃体积增大,铃重提高,产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
分别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Bt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29个国家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区试品种(系、材料)以及Bt基因导入品系材料与其非抗虫受体品种(陕4080)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及纤维品质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初步取得以下结果:1. Bt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天,开花期推迟0.4天,生育期延长0.4天,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
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和大宗农产品,在我国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00年,我国共育成1376个陆地棉品种和47个基础种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近年来,我国棉花育种工作基本上处在徘徊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陆地棉品种的亲缘关系过近,遗传基础贫乏,已难从中选出突破性品种,特别是很难选出生产上急需的多抗性品种。利用远缘杂交手段,从野生种或者其它栽培种中转入有用特性,创造
小麦是吕梁市的一大主要粮食作物,建国以来,全市小麦生产经历了徘徊曲折的发展过程,取得了长足发展,单产由建国初期的每hm~2525kg增长到3600kg,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稳定社会、繁荣市场、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缺水、干旱仍然是制约我市小麦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市占三分之二面积的旱地小麦多年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产量长期低而
从系统论观点出发,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小麦玉米一体化为主线,以建立旱作农业持续增产技术体系为目标,通过建立田间试验观测场,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与实验室模拟降雨相结合、专项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河南省豫西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与不足,在明确豫西地区自然降水规律、土壤水分运动和亏缺规律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增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机械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甘薯[Ipomoeabatatas(L.)Lam.]作为集能源、粮食、饲用、食品加工、保健等功能于一身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感染病毒,病毒在体内不断增殖积累,并代代相传,使病情逐代加重,最终导致甘薯品种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苗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其总产量约占世界谷物总产28.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公元前一万年前已有种植),也是稻谷生产大国,南白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北部,东至台湾省,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有栽培。1996~2000年,年均播种面积3112.6万公顷,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20%左右,仅次于印度;稻谷年均总产19619万吨,占世界稻谷总产35.26%,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