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基本上是通过大学体育专项课程学习实现。因此在大学期间培养大学生合理掌握运动技能,对于大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泳作为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被越来越多高校列为课程设置内容。在目前高校游泳课程教学开展中,由于过分重视四肢动作学习,忽略身体对动作的感应和协调,以及受教学设施、场地等因素局限性的影响,使得在游泳教学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相关训练方法和评价标准还有待完善和提高。在教学效果上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对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提高不明显,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泛化阶段持续过长,在规定课时内无法掌握游泳技术;学习后无法在水中自如开展游泳运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课堂表现为游泳速度慢、无法感知浮力、身体姿态僵硬不协调以及容易呛水等。从运动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游泳运动时身体协调控制能力差,躯干部位特别是核心部位的肌肉群稳定身体、保持平衡的力量不足,引起人体在水中出现各种塌腰、弓背、动作僵硬等错误动作姿态,严重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传统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人们主要强调多是以四肢为主的动作表现而很少关注于动作完成的效率。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体育界开始认识到躯干肌肉群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核心的概念以及核心训练方法,并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将健身、康复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本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还未有将核心训练方法应用到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游泳项目的自身特点,将岸上训练和水中训练进行目标统一,针对性的将核心训练方法中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方法引入高校游泳课程教学中,对正在进行游泳技能学习的大学生实验对象分别实施为期8周的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来探究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于游泳教学的影响。通过三维压电式测力平台和水中运动捕捉技术全面分析游泳技能形成过程中核心稳定力量体系的构成要素,究客观严谨筛选核心稳定力量素质评价评价指标和游泳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力图搭建一个适合各种泳姿教学的正确动作训练平台,总结出适合大学生游泳训练教学的核心训练方法和教学组合模式,能够有效应用到高校游泳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游泳课学习效率,保障大学游泳课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游泳技能水平和运动成绩,对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游泳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