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诗,两个时代——论《伊利亚特》的双重时代性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罗马流传的诸多史诗中,《伊利亚特》是最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又因为其成诗时代与所叙故事的时代间存在着文字的消失和文明的断裂等问题,造成了该部史中存在两个时代历史成分。本文是精读《伊利亚特》等史诗后,再经过研究其他学者对《伊利亚特》及迈锡尼时代、黑暗时代的论述,大胆得提出论点并加以论述。对于《伊利亚特》中的器物,例如战车、盾牌、铁器、甲胄等进行详细论述与研究。目的在于深入分析《伊利亚特》中迈锡尼时代的历史成分和黑暗时代的历史成分。  由于诗人荷马传说为盲诗人,再加之没有文字传承,与所叙故事时代相隔久远,《伊利亚特》中加入了诗人的想象成分。辨析想象与历史原型,辨析诗人所述事物虚构想象成分与真实存在成分也是本文重要的论述内容之一。例如史诗中提到诸多的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与考古所发现的相类似器物向比较,通过诗人想象成分与历史真实存在的矛盾得出诗人想象中的真实历史成分。该部分论述推理较为大胆,因为史诗本身中即存在大部分想象。  本文中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对原文的考证。史诗中对火葬以及如史诗中对奴隶和女奴的记录等,通过考古材料考证来得出结论。例如辨析史诗中对帕特洛克罗斯葬礼的描述与历史真实火葬习俗的异同。  由于迈锡尼时代和黑暗时代已是远在上古,再加之所掌握材料并不十分充分。因此,本文最大缺陷就是材料不够充足,推论成分较多。但由于史诗本身即是文学作品与神话,所以加入笔者的大胆推论也是为了以后深入研究与进一步论证。所以本文更像是一篇罗列出诸多待考证问题的目录,只是笔者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始,而不是完全确定结论。
其他文献
[回溯过去,从昨天读懂今天]  1980年9月22日兩伊战争全面爆发,长达8年中,双方除常规战争外,还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手段,损失惨重。  图为伊朗德黑兰,两伊战争中坐在观望台上放哨的伊朗人。
期刊
杨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人物,用个人本位的资产阶级法律改造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封建法律,是杨度从西方寻得的救国良药之一。   杨度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法
吏治的好坏与人心向背、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历代统治者都视其为治理国家的重要任务。山西省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历史上最容易发生社会动乱的地区之一,其兴衰治乱对整个西
嘉庆朝处于清朝由盛转衰时期,在人们还能追忆起盛世繁华景象时,却不得不面对已经衰败的现实。承平日久,导致社会人口膨胀、物价飞涨,滋生出很多游手好闲之徒,天灾人祸不断,百
自唐宋以来,江南地区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这儿地理环境优越,适合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到了明清时期,棉、桑、稻最终成为当地农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