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发展受此影响出现了经济发展滞缓的苗头,对此,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加大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必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举措。随着振兴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的实行,银行信贷投放加速加量,信贷规模快速扩大。信贷增长是为了促进投资、活跃生产和消费,而目前来看,正如我们所预期的,新增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传统融资产品:中长期贷款(主要与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和票据融资。出于对政府信用的信任,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对而言较为轻松的获得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很多基建项目本身收益性不稳定或政府经验不足,使其项目本身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项目收益不确定导致风险评估与实际相距甚远、项目造价不确定导致项目测算费用与实际产生费用有很大的偏离等等。同时由于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公益性质,其商业化程度并不高,严重影响其未来收益的稳定性;再加上大型项目通常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期较长,在项目刚刚建设期难以保证运营期的债务偿还能力。所以,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日益扩大和复杂,这就对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有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理清相关概念,总结现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以H公司为例,阐述目前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对未来信贷发展及风险控制发展方向提出可能性和想法。通过对建设银行ZJ分行信贷风险管理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一是对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跟踪,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夯实基础,尤其是贷前调查和贷后跟踪工作;二是业务知识学习不容忽视,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为风险管理保驾护航的航空母舰;三是不要有任何对底线放松的时刻。结合ZJ分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一是加强第三方独立贷前、贷中、贷后调查工作,进一步精细化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二是加强理论和制度学习,加大制度执行力;三是要将风险管理当作信贷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对风险控制的高度认知,坚守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