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政策被公众认同”和“政策值得公众认同”二者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源于经验性的事实判断,后者则指向政策价值本身?在现代民主社会,“政策值得认同”已成为实现“政策被认同”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小学师德失范事件频发倒逼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规制教师行为的师德失范治理政策?然而,政策的实施并未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师德失范行为,政策权威贬值,有效性不足的实践困境促使我们开始反思此类政策是否被公众认同以及是否值得公众认同,即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合法性理论源远流长,在其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性建构主义?经验主义和现代规范主义三种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比较,本研究指出理性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所具有的片面性以及建立于这两种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政策存在的缺陷?现代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二者的合理内核,与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展现了理想状态下,具有较高合法性的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政策的应然状态?在现代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视角下,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应当包含政策主体合法?政策内容合法和决策程序合法三个部分?研究者通过个别访谈和政策文本分析,呈现出当前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政策合法性的实然状态:政策主体方面,教师作为重要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不足;政策内容方面,师德失范行为泛化,“行动”语句抽象模糊,“后果”语句不明确;政策决策程序不完善?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政策合法性危机在政策实践中已经凸显?追根溯源,探寻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政策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科层治理模式的制约以及教师专业自治组织发育不良,致使教师群体在与政府?社会力量的博弈中始终处于弱势,政策参与主体的地位被边缘化,直接损害了政策主体的合法性?工具理性的强势和价值理性的式微导致部分师德失范治理政策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管制教师的工具,师德失范行为泛化,一些非师德失范行为被纳入政策文本,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受到伤害?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致决策程序合法性危机产生?综上所述,政策主体多元化且组织有序,政策内容符合公认价值,决策程序科学合理是提高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政策合法性,使政策值得公众认同的必然要求?据此,文章提出以下具体策略:其一.实现科层治理模式向政策网络治理模式转换,在保持各政策主体力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构建中小学师德失范治理政策网络,保证政策参与主体充分有序地参与政策制定?其二.政策内容应满足合目的性?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等三个条件?合目的性要求划清师德行为的边界,避免扩大化;合价值性要求在政策网络中各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充分的协商和博弈,避免压制;合规律性要求划清师德行为的层次,因层制宜?其三.决策程序应限制公权力滥用,保障政策网络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