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本民族的优秀代表,是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作为普通高校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经济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民族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培养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是否能够达到学校及相关政策要求,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国对民族教育十分重视和关注,大部分学者们是从学校管理的层面或某学科教学的角度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且主要为思辨性的定性研究,从民族生学习状态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则不多见。本文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学习状态的概念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剖析。通过对学习状态概念分项化处理,将其量化并测量,了解到不同背景的民族生学习状态表现不同,但是无论民族生自评还是教师、同学他评,学习状态总体呈现良好状态,且略优于非民族生,但是在师生互动和课堂教学方面还需要加强,尤其是民族定向生的学习状态需要加强。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民族生的学习状态受到“课堂教学”和“预科学习”、“是否定向生”、“高中成绩”和“个人能力”的显著影响。其中,“课堂教学”和“预科学习”的影响最大。在“家庭态度”方面反映出的结果是“家庭越关注,民族生的学习状态越欠佳”。另外,“就业预期”对民族生学习状态的影响不显著,且影响最小。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本文着眼于从民族教育问题研究重点、教育公平和民族生管理制度、预科阶段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定向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强化学校民族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消减民族生的学习障碍问题,提高民族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