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要是遗忘了自己历史,就必然走向衰落乃至灭亡。没有历史的深刻反省,就没有未来的真正开创。任何时代都需要民族经典文化的启迪,任何学科都需要人们在对历史人物的挖掘中不断宏扬其生命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体育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精英群起的历史时期。中国体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思想和理论。他们的思想言近旨远,隽永深刻,凝聚了体育学者的卓识,夯实中国体育学术的基础,反映了体育学术的风貌,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民国时期体育家的成长经历具有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今天借鉴,即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证。全文以民国时期(1912-1937)为背景,选择了代表民国时期中国体育理论研究最高水平的《勤奋体育月报》刊登的共计60位体育家作为研究范本,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结构、主要思想及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群体特征。通过对这些体育家群体结构的分析发现,地域分布以江浙为主,学缘结构以近代中国的整体留学运动为依托,毕业于国内外体育名校诸多,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女性虽处于弱势地位,但女性体育家的出现为中国妇女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论文主要选取了程登科、吴蕴瑞、马约翰、张汇兰、王正廷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家,对他们的体育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他们是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是当时社会乃至后世都被推崇的典范人物。研究民国时期体育家个案的目的在于并探寻其异同点,彰显出民国时期体育家各自不同的学术风格和独领风骚的体育实践。研究表明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的主要特征是:远大的理想与民族忧患意识;崇高的人格与闪光的体育思想;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本土情怀;宽广的学科背景与国际视野;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与社会影响;率先垂范的体育实践与方略。民国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等主要历史事件,国家“内忧外患”,但体育家群起诞生,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清末民初教育变革的动向;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影响;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国体育学建立的需要;现实对体育的需求。民国时期体育家对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强心;普及了国民的体质健康意识;催化了西方体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体育科学化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加速了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人数虽然不多,但无论是对国家的担当,还是对近代中国体育的贡献,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研究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精神”是体育家成长的根据与条件;“美美与共”是繁荣体育研究的必然趋势;“借鉴融合”是学习西方体育的基本态度;“学术自由”是推进体育科学化根本保证;“以道驭术”是领悟体育真谛的永恒话题;“身体力行”是践行体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尽管特殊的历史环境赋予民国时期体育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但民国时期体育家的成长特点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样例与丰厚的理论财富,他们的远见卓识、高尚人格、渊博学识、个人风范以及独特的体育思想与卓越的体育实践至今让人称道。甚至可以说,民国时期的体育传统至今对中国当代体育的发展及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当代中国体育带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