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肿瘤巨细胞(giant cancer cell,GCC)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存在情况及其数目与OS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初步探究肿瘤巨细胞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其对OSCC增殖、耐药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1、肿瘤巨细胞在OSCC中的存在情况及其数目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收集2005年3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6例OSCC患者的石蜡切片及临床病理资料。H&E染色下观察GCC与普通肿瘤细胞的形态差异,并计数GC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下观察GCC与普通肿瘤细胞Ki-67表达差异。分析GCC数目与OSC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使用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肿瘤巨细胞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其对OSCC增殖、耐药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确定细胞乏氧的Co Cl2浓度,用Co Cl2对OSCC细胞系进行诱导处理,显微镜下观察GCC的形成及其产生子代细胞的过程。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干性标记物mi RNA水平表达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干性标记物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通过CCK-8实验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及耐化疗药(顺铂)能力的变化;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1、GCC存在于口腔鳞癌组织中,且其细胞核体积大或含有多个细胞核,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可呈哑铃型、分叶状等多种不规则形态,可见多个核仁。Ki-67在OSCC胞核中部分阳性表达,在GCC细胞核中均呈阳性表达。GCC细胞数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化疗及复发相关。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和OS相关;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和DFS相关。术前诱导化疗不能改善OS和DFS。GCC数目>3个/HP组OS和DFS明显较GCC数目≤3个/HP组者差,GCC细胞可能是影响OSCC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OSC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OSC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2、以UM1为细胞模型,通过Co Cl2多次处理诱导纯化形成GCC。乏氧后,大部分普通大小的肿瘤细胞被杀死,留下纯化的GCC或者经细胞融合形成的GCC。GCC细胞体积明显较普通肿瘤细胞大,其内可含有多个细胞核,其形态多样,通过不均分裂(出芽)产生子代细胞。Real-time PCR结果显示GCC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干性标记物NANOG、SOX-2在mi RNA水平表达明显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CC及其子代细胞的HIF-1α及SOX-2在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诱导形成GCC后,CCK-8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耐药能力上升;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上升;Western blotting检测迁移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上调。结论 1、肿瘤巨细胞细胞数与口腔鳞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诱导化疗和局部复发相关,可能是影响口腔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巨细胞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及耐药过程中发挥作用。2、乏氧可诱导口腔鳞癌细胞产生肿瘤巨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部分特性,肿瘤巨细胞及其子代细胞干性标记物表达上调并发生EMT,其增殖、耐药和迁移能力均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