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临床观察部分,通过比较观察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这四个指标的影响,探讨芪黄煎剂是否能促进胃切除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动物实验部分,通过建立胃切除大鼠模型,观察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并通过免疫荧光标记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ENS中ACh、SP、VIP、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和数量,探讨芪黄煎剂对胃肠运动影响的作用机制。2方法2.1临床观察2.1.1病例来源与分组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胃癌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0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有无使用芪黄煎剂,分为对照组37例、芪黄煎剂组43例。2.1.2治疗方法(1)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当天置入胃管、空肠营养管,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当天禁食水,常规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术后第1d经鼻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按照20ml(30kal)/kg标准,分早、晚两次经鼻肠营养管给与;速度控制在40~60滴/min,温度控制再37℃左右,总疗程7天。(2)芪黄煎剂组:术前相关准备、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常规治疗等均同对照组。术后第1d开始经鼻肠营养管先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芪黄煎剂滴注,每天早、晚各1次,肠内营养标准同对照组。芪黄煎剂(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制剂中心代煎)熬制成300ml量的水煎液,于每天肠内营养后1小时开始滴注,每次滴注150ml,速度控制在30~40ml/min,温度控制在37℃左右,总疗程7天。2.1.3观察指标的检测方法(1)小肠功能相关指标:肠鸣音的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均由专人负责听诊。肠鸣音恢复标准:腹部双区听诊,每分钟达3次或3次以上者,并记录下最早时间(h);肛门最早排气排便的具体时间询问患者及家属。(2)影像学指标:术后第7天胃肠造影由专人负责,联系我院影像科进行X线摄片并阅片(机器型号:Brivo XR 515/575)。造影剂选择76%泛影葡胺100ml口服,最好3min内喝完,活动30min后拍摄第一次腹部立位片,确定造影剂到达肠腔,后分2h、4h、6h、8h、10h、12h间断拍摄,确定造影剂到达结肠位置的时间,最终结果将以2h、4h、6h、8h、10h、12h来记录。2.1.4统计学方法临床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查各组资料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满足以上两点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VOVA),否则采用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当结果为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动物实验2.2.1造模及分组方法(1)造模方法:选取健康且清洁的Wistar大鼠80只,建立胃切除大鼠模型。切除部分胃壁组织并加以缝合,沿胃肠腔向下寻找到Treitz韧带,在Treitz韧带的远端约15cm处放置直径约为1.0mm的硅胶管,以用于术后小肠内滴注。(2)分组方法:由软件制作随机码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芪黄煎剂组,每组20只。2.2.2分组干预方法假手术组只进行腹部正中切开并缝合,不切除胃,术后正常饮水、进食,不滴注肠内营养剂和中药;其余3组均建立胃切除模型,标准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6ml生理盐水;免疫营养组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6ml生理盐水;芪黄煎剂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6ml芪黄煎剂水煎液。每组均干预7天,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2.2.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1)小肠推进率检测:用0.04%酚红溶液0.25 m L/g经硅胶管注入小肠,30 min后处死大鼠,立即开腹取出整段小肠,量取小肠全长(幽门至回盲部)及酚红在小肠肠管内的行进长度,按照公式:小肠推进率=酚红推进长度/小肠全长×100%,来计算酚红在小肠内的推进率。(2)肠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与数量检测:通过免疫荧光标记ACh E、SP、VIP、n NOS四种神经递质抗体,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相对应的神经元的形态、分布、数量,并用FV10-ASW软件软件图像采集与分析。3结果3.1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对照组患者为47.11±4.27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41.91±3.96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P<0.01)。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患者为69.32±3.94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41.91±3.9661.74±4.42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P<0.01)。肛门排便时间:对照组患者为75.46±4.17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69.21±4.52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P<0.01)。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对照组患者为9.35±2.16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7.30±1.63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泛影葡胺造影剂到达结肠的时间(P<0.01)。3.2动物实验结果3.2.1大鼠小肠推进率假手术组大鼠小肠推进率为63.3±4.2%;标准营养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结果为36.5±4.0%;免疫营养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结果为36.1±4.1%;芪黄煎剂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结果为45.9±4.0%;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芪黄煎剂组小肠推进率均降低,均为P<0.01;标准营养组与免疫营养组相比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差异P=1.000;与标准营养组及免疫营养组比较,芪黄煎剂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显著提高,均为P<0.01。3.2.2 ENS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分布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片,发现ENS阳性神经元细胞胞体清晰可见,并且染为蓝色,主要分布在大鼠小肠肌间和黏膜下,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带形等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1)Ach神经元与SP神经元观察结果:假手术组与芪黄煎剂组Ach、SP肠神经元胞体较大,染色较深,神经节间距离较短,分布紧密。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相对较小,染色较浅,神经节间距离较大,分布松散。(2)VIP神经元与NO神经元观察结果:假手术组与芪黄煎剂组VIP、NO肠神经元胞体较小,染色较浅,神经节间距离较大,分布较松散;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较大,染色相对较深,神经节见距离紧密,分布密集。3.2.3 ENS阳性神经元数量(1)假手术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7.6±2.7个;标准营养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6.0±1.2个;免疫营养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8.4±1.1个;芪黄煎剂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5.4±3.4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分别为P<0.0001、P=0.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不明显P=0.2930;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提升明显,分别为P<0.0001、P=0.0019。(2)假手术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20.0±1.8个;标准营养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5.6±1.5个;免疫营养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1.2±1.9个;芪黄煎剂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8.8±3.3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均为P<0.0001;与标准营养组相比,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P=0.0009;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不明显P=0.5039;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提升明显,分别为P<0.0001、P=0.0023。(3)假手术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4.2±1.0个;标准营养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5.8±3.1个;免疫营养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7.8±2.1个;芪黄煎剂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7.2±1.3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均为P<0.0001;与标准营养组相比,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差距不明显P=0.2800;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P=0.0043;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分别为P=0.0005、P<0.0001。(4)假手术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5.0±1.2个;标准营养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20.4±2.7个;免疫营养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22.0±2.0个;芪黄煎剂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8.8±1.3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均为P<0.0001;与标准营养组相比,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差距不明显P=0.3579;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P=0.014;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均为P<0.0001。4结论(1)临床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芪黄煎剂能够明显缩短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对胃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2)动物实验对ENS网络结构的观察发现,芪黄煎剂促进胃肠运动恢复的机制可能与改善和修复ENS网络结构中Vch、SP神经元的活性,增加其数量;同时抑制VIP、NO神经元活性,减少其数量有关,从而促进胃肠运动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