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是发源于我国的一种常见果树,自古以来便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桃”经历了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积淀下丰富的文化意义,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拥有特殊的情感关照。
本文尝试以文化语言学视角对“桃”的文化意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描述,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对其文化意义的产生原因进行考察和挖掘:
1.“桃木”的“辟邪”文化意义源于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生殖力的自然属性,使其成为了生命与生机的象征;而其发于仲春的特性又使其成为了春祭的社木,拥有了驱鬼的功能。
2.“桃花”的“情色”文化意义建立于“桃花”的外形之美和象征春天的基础之上,其与美貌女子、与男女情爱结下不解之缘,经历了自汉代以来正统思想的检阅与排斥,最终衍生出“情色”的文化意义。
3.“桃实”的“益寿”文化意义经历了“致仙”、“长寿”两个阶段,“致仙”文化意义产生的重要根源是秦汉至魏晋时期社会风靡一时的求仙风气,而“长寿”的文化意义主要源于唐宋以后求仙风气的务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