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恭维语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还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然而,在交际中交际者不仅要遵守其话语规律,同时还要遵守其社会文化规范。在话语规律、社会规范和交际需要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恭维语形成了独特的交际模式。国外对于英语恭维语的研究已经进行得非常深入广泛;同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对于恭维语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多是对英语恭维语研究成果的介绍,对汉语恭维语的系统研究甚少,对英汉恭维语进行对比研究的则更少。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恭维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美语和汉语恭维语的形式、话题、应答、性别差异以及社会功能诸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恭维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了其言语规则和社会规范,以期达到帮助语言学习者得体地运用恭维语,减少语用失误的目的。 全文共分六章,加上引言和结束语共八个部分。 在引言中,笔者主要讨论了进行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恭维语的定义、结构和基本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状况。最后,我们还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语义和句法层面对美语恭维语和汉语恭维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它们都有程式化倾向,这表现在它们主要都由形容词来承担积极的语义载体;它们都使用有限的句型。最后,我们讨论了恭维语程式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恭维语程式化的原因与其功能有密切关系 第三章探讨了美语恭维语和汉语恭维语在话题分布方面的异同。我们发现在恭维话题类型这一大的分类层面上,它们具有一致性:恭维话题都集中在外表和能力这两大类型上。然而,美国人和中国人对这些话题类型却有着不同的侧重面。我们主要对比了以上两种恭维语。 第四章从应答角度对美语和汉语恭维语进行考察。我们首先介绍了制约应抓为的原则及He灿的恭维答语分类;然后对美语和汉语恭维语的语料进行分析,揭示它们在这一方面的异同:美语恭维语中的很多应答方略在汉语恭维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方略;然而,美国人和中国人对制约应答行为原则的不同侧重造成他们在恭维语应答方略分布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一般说来,美国人趋向于接受,中国人趋向于否定、拒绝。 第五章研究了在恭维频率和话题选择方面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在两种文化中,女性发出和接受恭维的频率都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多受到外表方面的恭维,如服饰、发型等。对男性的称赞多集中在能力(如体育运动)、经济收入等方面。然而,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恭维语方面,两种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美国人经常当面赞美女性的外表,而且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表现;中国男性则较少当面赞美异性,尤其是在外表方面。 第六章着重阐述了恭维语的社会功能。恭维语的功能似乎不言而喻,然而研究表明其社会功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除了能加强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外,还可以被用作打招呼、表示感激、以及用作谈话的开端。在这方面美语与汉语有许多共同点。 结束语是对本文的回顾与前瞻。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中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笔者期待着专家学者及同行的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