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二尖瓣环峡部线的结构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二尖瓣环峡部线的结构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到2012年1月,连续入选96例在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和左房和肺静脉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回旋支及其分支是否途经二尖瓣环峡部和冠状静脉窦之间区域,我们将患者分为“嵌入回旋支(Interposed left circumflex)”组和“非嵌入回旋支(Non-interposed left circumflex)”组。所有的患者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术。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6个月常规随访一次,评价房颤复发的情况。结果:经过平均2年的随访,“非嵌入回旋支”组的患者有60.4%(29/48)维持窦性心律,而“嵌入回旋支”组的患者有41.7%(20/48)维持窦性心律(p=0.0206),与复发组的患者相比,成功组的患者具有更低的“嵌入回旋支”发生率(27.9%VS67.9%, p<0.001),更小的左心房容积(126.0±20.4VS136.0±18.0mm3, p=0.013),更短的二尖瓣环峡部线的深度(6.8±2.0VS7.6±1.7mm, p=0.033)。校正了性别、年龄、房颤持续时间等因素后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具有“嵌入回旋支”的患者发生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是“非嵌入回旋支”患者术后发生复发的1.43倍(95%CI:1.22-1.91, p=0.001);作为连续型变量时,左心房容积增大(HR:2.76,95%CI:2.72-2.80, p=0.0037)是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嵌入回旋支”的出现和左心房容积增大时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左心房增大与阵发性房颤患者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阵发性房颤患者再次消融术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初次手术后左心房的结构重构对再次消融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了95例在我院行再次射频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再次消融终点是环肺静脉电隔离,当行线性消融的时候,消融线实现双向阻滞,猝发刺激时未诱导出房性心律失常。我们根据初次手术前和再次手术前左心房结构的变化分为2组:1组为左心房容积增大的患者(n=35),2组为左心房容积无变化或容积缩小的患者(n=60)。首次手术和再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12个月(1-40个月)。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6个月常规随访一次,评价房颤复发的情况。结果:再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9.6±20.5(3-73)个月,33例患者(34.7%)发生了房颤复发。1组患者的复发率远远高于2组患者(51.4%VS25.0%, P=0.017)。单因素方差分析,左心房的结构重构是房颤复发的唯一的危险因素,校正了性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等因素后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组患者再次术后复发的风险是2组患者的2.48倍(HR=2.48,95%CI1.18-5.21, P=0.016)。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的增大是再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