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从哲学阐释学角度探讨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对王科一和孙致礼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的不同译本的对比来揭示译者主体性在译者的翻译活动中确实客观地存在。传统阐释学(traditional hermeneutics)是以客体(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客体中心理论或文本中心论。代表人物有施尔马赫和狄尔泰。在他们看来,理解就是使客观存在的文本意义结构得以自然展现的过程。所谓“科学理解”就是要求尽可能地消灭理解主体的偏见,而回归文本的意义结构,理解的主体忘却了自我,将自己置入一种无我的状态。现代阐释学,其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在他们看来,重要的不是作者和文本,而是作为领会者和理解者的存在。海德格尔提出的“前理解结构”和伽达默尔提出的“偏见”,“视域融合”等理论都对研究译者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主体性有重大影响。他们认为翻译带给读者的永远是一个新的版本。现代阐释学是当代翻译理论和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哲学基础,它使译者的地位从隐身提升到显身。当一部作品完成后,作者的使命就完成了。完成的文本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意义只有在被理解和被感知的过程中才会得以实现。文学作品因为其特殊性更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发挥其主体性,其潜在意义存在于此后对它的理解和解释的无限过程中。翻译的实质是译者主体能动的理解阐释过程。任何译者都不可能穷尽对一部作品的理解。译者是四个角色(研究者,读者,作者和创作者)的统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表达阶段,也体现在理解阶段。在译者对作品的态度,译者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以及译者对词语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中,无不体现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的身份。本文以《傲慢与偏见》的王科一的译本和孙致礼译版本为实例充分论证了译者的主体性。最后文章得出如下结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最活跃,最富创造性的因素,其主体性的发挥是译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留学生社交称谓语运用情况的几个方面出发,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重点考察留学生常用汉语社交称谓语,并着重分析了留学拟亲属称谓语接受度、留学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
当今红学研究蔚为大观,本文另辟新径,换一个视角来探究曹雪芹小说艺术的迷人光彩和无穷魅力,从领悟曹氏对色彩认知、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红楼梦>中三位主要人物宝、黛、钗的
父母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监护职责的履行需要法律的特别干预。除经济抚养义务外,精神抚养义务也应成为离异父母监护职责的组成部分。离异父母监护职责的履行应以未成年
由于现代科学的进步和生产系统的不断发展,电机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异步电机以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而在工农业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
发动机作为动力机械的“心脏”,是保障设备运行安全的关键,它较为集中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化水平。发动机一般处于高温、高压、重载荷的恶劣环境下,其能否安全稳
燕山中段南缘出露有大面积的太古界深层变质岩系,呈长垣状隆起,本文称为马兰峪穹窿或者马兰峪片麻岩穹窿。它的南侧、西侧发育着大面积中上元古界巨厚沉积层,现在也均已发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小汽车开始在城市家庭中普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这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停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异丙基肾上腺素和高浓度葡萄糖刺激脂肪分解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二甲双胍降低游离脂肪酸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同时也为深入了解
本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低层房屋的表面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讨论了网格划分过程中的几个因素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网格是数值计算的基础。网格划分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