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在治疗小儿脑瘫伴智力低下及小儿智力低下,与常规头针比较的疗效优势,为针灸治疗此类疾病的机理探讨和治疗提供借鉴思路和处方优化方法。方法:根据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诊断标准和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落后协会(AAMR)制定的分级标准,将33例小儿脑瘫伴智力低下及小儿智力低下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普通穴位治疗(对照)组14例,处方:四神聪、智三针、颞三针、枕上三针、合谷。长强(治疗)组19例,对照组与治疗组按3:2的关系,进行标准对照。对照组:头部穴位用0.30mm×25mm型号针具,平刺0.8寸即22mm左右,四神聪针刺以百会为中心,都朝百会方向。智三针向额前。颞三针耳尖直上两寸向下进针,余两针左右各旁开1.5寸向下进针。枕上正中线向下进针针,余两针左右各旁开1.5寸向下进针。合谷穴直刺0.8寸左右。针后留针1个小时,每隔5-10分钟捻针一次,平补平泻。每周治疗两次。治疗组:选用0.30mm×75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针位置从长强穴始,15°角进针,经尾骨末端,循脊上韧带向上透刺。行针2分30秒,不留针。手法为边提插边捻转,平补平泻,提插幅度为每次大约30mm左右。每周治疗两次。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每周治疗两次,8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不做间隔,三疗程为一个治疗期。疗效评价:采用婴儿-初中生活能力量表与按小儿神经科医生临床病史采集常用问题妊娠、出生、发育史;注意力、活动与行为习惯自制量表,于治疗前和治疗3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善进行评价。由专人观察两组患者情况,进行统一评定。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评分记录1次,连续观察3个疗程,治疗后一周统一评定疗效。总分每抬高一级,为一有效阶段。分别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流涎、大小便提示、数字概念及应用、应答、对陌生人反应,对于治疗前后改善予以评定。评定标准,见表3(附录)。此表适应智力低下有相应症状患儿,每项1级为轻度、2级为中度、3级为重度、4级为极重度。由专人观察两组患者情况,进行统一评定。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评分记录1次,连续观察3个疗程。于治疗后一周统一评定疗效。结果:[1]婴儿-初中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28.95±21.72,治疗后44.79±21.8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20.29±13.78,治疗后24.79±14.22。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婴儿-初中生活能力量表等级评价治疗组:19例治疗前:<60分16例、60-70分3例;治疗后:<60分15例、60-70分1例、70-80分1例、80-90分2例。对照组:19例治疗前:<60分14例;治疗后:<60分14例。两组在等级评价无显著意义。[3]小儿神经科医生临床病史采集常用问题妊娠、出生、发育史;注意力、活动与行为习惯自制量表分别以流涎、大小便提示、数字概念及应用、应答、对陌生人反应相对量化,共分四个等级,一级为最轻,四级为最重做出观察。表内为每组发生相应项情况总例数在治疗前的发生数量和程度,治疗后为此数量和程度的变化。(见表7)结论:[1]针刺长强穴治疗小儿脑瘫伴智力低下及小儿智力低下,与常规治疗此类疾病的穴位配伍方法的疗效评分统计学有显著意义。[2]量表等级变化统计学无意义。[3]本次研究观察同时展现出现行小儿智力测评工具在临床康复过程疗效测评中的问题,等级变化在临床康复疗效反应不敏感。[4]提示针刺长强可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优势选择及小儿智力测评工具的可优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