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蒙受巨大损失,战争的爆发直接使全国战前专科以上的学校108所中的77所被迫迁至后方,还有17所停止办学;设在沿海地区的公立中学也在战争爆发后多数停办,造成青年失学者数目剧增。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虽曾全力恢复教育工作,但由于国内战争的爆发,造成政治、经济上的极大困难,国民政府经济崩溃、通货膨胀,使教育事业很快陷入无法维持的困境。随着人民解放军的大举反攻,国民党统治区日益缩小,.学校数和学生数也日趋减少,它的教育事业也寿终正寝。而在这一时期,解放区教育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抗日热情,不仅为解放区建设和抗日斗争输送了大批有用之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加速了解放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对解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众多教育学科一个分支的音乐学科,自身的转变已迫在眉睫。这一时期,为当今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路奠定了基础。研究该时期的音乐教育制度,可以让我们从根本上了解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形成发展的历程,还可以从音乐的学科发展去了解近代整个教育的发展以及还原当时历史原貌。本文整理了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这十二年时间中,国民政府及解放区颁布的音乐教育制度,通过对这些音乐教育制度的分析,来探讨现代资本主义音乐教育制度是如何在我国建立并发挥其作用的。本文依据1937年的抗日战争、1945年的国内战争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纵向和横向来总结归纳音乐教育制度的演变。第一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背景,在此期间颁行的关于普通学校、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各种音乐教育制度在当时的影响与作用。第二章国内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背景,在此期间颁行的关于普通学校、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在当时的影响与作用。第三章1937年至1949年解放区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背景,在此期间颁行的关于普通学校、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各种音乐教育制度在当时的影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