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施用对季节性冻土区大豆生长及根区土壤环境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季节性冻土区,由于过量施用肥料导致农田土壤的养分流失和结构失调、土地耕性下降等问题突出,严重危害了田间正常的生产实践活动,并且在季节性冻融作用下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碳、氮循环也受到了显著影响。为此,本研究以东北典型黑壤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野外田间试验以及野外盆栽试验。野外田间试验依据生物炭施入土壤的时间的差异设置了3种不同的生物炭施用方式(秋季施炭、春季施炭、春秋混施,分别记作B、C、D),每种施用方式下设有4种不同的生物炭施用梯度(3 kg·m-2、6 kg·m-2、9 kg·m-2、12 kg·m-2,分别记作1、2、3、4),并设有未施加生物炭的空白对照组(记作A),共13种处理。其中,在试验的前3年进行了单一作物大豆的种植,在试验进行的第4年,选取部分田块进行了“大豆-玉米”间作种植。野外盆栽试验则设置了3种生物炭施用梯度(0 kg·m-2、3 kg·m-2、6 kg·m-2)与3种氮肥施用梯度(0 kg·ha-1、75 kg·ha-1、150 kg·ha-1)的组合模式,共9种处理。在试验期间,共测定了作物农艺性状、土壤水热状况、大豆根系形态特征、根区土壤碳氮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旨在探究出一种适用于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改良、能够维护农田土壤环境可持续的生物炭综合调控措施,挖掘生物炭在与不同的农艺措施相结合的情形下所能发挥出的潜力。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生物炭-农田土壤‖复合体的温度以及液态含水率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生物炭驱动下―生物炭-农田土壤‖复合体的水热变化差异性。施加生物炭虽然不能改变各土层土壤水热变化的整体趋势,但―生物炭-农田土壤‖复合体改变了土层内部的比热容、导热率以及对外来能量的吸收与反射量,增加了影响土壤温度以及水分变化的因子,使土壤内部的热量传导产生差异;对于冻融期的土壤水分,液态含水率的含量由土壤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并逐渐趋于稳定,呈现出跳跃式的分层变化,至土壤的融化期,C3处理的墒情条件最好;对于土壤温度,在冻结过程中,B3处理冻结速度最快,耕层以下的土壤的冻结速度表现为B3>C3>A>D3。(2)通过测算农田土壤水热的复杂性阐明了生物炭在冻融期对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机制,实现了生物炭施用情况对冻融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定量表征。土壤的水热变化不与生物炭的施用梯度成正比;与对照组相比,仅B3处理能够降低土壤温度的复杂性,施加生物炭的其它处理均会增加对土壤温度及土壤液态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的数量。对比3种生物炭施用方式下的近似熵值的结果,发现春秋混施对土壤温度及液态含水率的影响效果最小。此外,分析冻融期生物炭施用梯度、生物炭与土壤混合时间、土壤温度对土壤液态含水率的响应关系时,发现土壤液态含水率的变化受生物炭施用量、生物炭与土壤混合的时间以及土壤温度的共同作用。在快速冻结期及融化期,土壤温度为土壤液态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稳定冻结期,生物炭施用梯度变成了影响土壤液态含水率的主要因素。(3)运用地统计学以及经典统计学中的相关知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小区,开创性地以作物长势的均一性作为评判标准对生物炭在季节性冻土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各试验小区内部的自相关性,扩大了试验小区内部各植株之间作物指标的差异,对于作物指标,试验小区内各植株的茎粗与叶面积所表现的差异性最明显,对比生物炭的施用方式,春秋混施处理所产生的差异性最大;将产生最大差异的处理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数据结果证实施加生物炭对试验小区内部的自相关性的影响较弱,小区内部作物之间所产生的差异并不影响实际生产,其作用效果可以近似忽略。(4)采用田间实测数据值,分析了大豆冠层全生育周期不同生物炭调控模式下农艺性状指标的时空变异规律,探索了生物炭施用对大豆生理过程的影响效应。生物炭的施用显著增加了大豆株高,以春秋混施为例,与对照相比,4种生物炭施用梯度下的株高依次增加了9.5cm、4.66 cm、7.24 cm、7.32 cm;生物炭加速了植物的代谢过程,但使茎粗略有降低,在6 kg·m-2以及9 kg·m-2的生物炭施用梯度下茎粗减少最多,C2、C3、D2分别较对照组减小了0.159 cm、0.125 cm、0.123 cm;施加生物炭对各处理的叶片氮素含量与SPAD值无显著影响;当生物炭的施用量达到12 kg·m-2时,不利于叶片的生理活性以及应对极端天气的抗逆性。(5)根据大豆根系数据阶段性取样的量测结果,剖释了不同生物炭处理下大豆根系形态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厘清了大豆根系形态特征指标与生物炭施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大豆的根系形态特征指标在鼓粒期达到一个极大值,在该时期内D3的总根长最大,为1148.611 cm,B2的总根系表面积最大,为260.394 cm~2,B1的根系平均直径最大,为0.948 mm;大豆的根系形态特征指标受生物炭的施用梯度和施用方式共同影响,仅在生物炭施用梯度的影响下,大豆根长、根系平均直径均表现为不显著(p>0.05);冻融作用能够使―生物炭-冻融土壤‖复合体的内部环境发生改变,使土壤变得更加松散,以春秋混施的方式施加生物炭时会对土壤内部产生更多的扰动,这些外在因素也会对作物根际区域产生影响。(6)通过对大豆根区土壤进行分类取样,明确了施加生物炭对大豆根区不同类别土壤养分迁移转化过程,揭露了生物炭对大豆根区土壤生境状况的协同演变机理。施加较多的生物炭能够提升大豆生育初始阶段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但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会逐渐由土壤表层逐渐向作物根鞘及根尖运移;分析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效果,发现生物炭促使土壤的无机氮向作物根系富集,有效减少了根区土壤中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流失,同时碱性的生物炭能够加速土壤的氮素矿化,并为厌氧微生物以及反硝化细菌提供养料,参与土壤的氮循环过程。(7)借助野外盆栽试验分析了生物炭与化肥混合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土壤无机氮等作物生长微环境的影响,探明了作物生理指标与作物养分之间的协同关系。生物炭能够作为一种媒介加速土壤内部的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大幅提高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本研究推测生物炭能够借助其特有的结构为微生物的存活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大豆根系结瘤以及根区土壤的无机氮的固定;土壤中的无机氮与有机碳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仅在低施肥量与低生物炭施用量下才能够促进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积累;生物炭与肥料混合施用能够显著影响大豆的株高与茎粗,提高作物的粒重与结荚数,提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的农学利用率。(8)在探究生物炭对大豆生长和作物养分吸收利用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开展了生物炭与―大豆-玉米‖间作的组合模式对农田土壤环境的响应研究,为生物炭调控农田土壤环境研究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生物炭与―大豆-玉米‖间作的组合模式显著减少了土壤CO2气体的排放通量,降低田块的全球增温潜势,但这种模式对土壤的三相组成、土壤的粒径分布、广义的土壤结构指数以及土壤可蚀性因子等土壤的物理指标影响有限,施加生物炭的处理只改变了土壤中的粘粒含量(p<0.05),对土壤中的砂粒和粉粒无显著影响;生物炭与―大豆-玉米‖间作的组合模式不仅能够影响玉米的生长的发育,对增加作物产量也具有一定优势,在9kg·m-2的生物炭施用量下大豆和玉米分别增产21.2%与52.8%。(9)梳理野外田间试验所测定的作物农艺性状指标、作物根系形态指标、根区土壤养分指标、根区土壤结构指标、根区土壤水热指标以及作物产量指标的相关数据,选取了其中的14个参数构建了RAGA-PPC农田土壤环境评价模型,丰富并完善了农田土壤环境评价的技术理论研究体系。确定本研究中以春秋混施的方式施加9 kg·m-2的生物炭的试验组为最优处理。
其他文献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是家禽养殖业中的常见高发病,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内毒素,又称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特有的组分,随菌体裂解释放进入肝脏,引起氧化应激反应,造成肝脏损伤。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of transcription 1,SIRT1)是一种III类组
学位
十二指肠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是一种有鞭毛的原生单细胞生物。贾第虫感染性包囊可能存在于粪便、污染的水、食物等物质中,经口感染人类或其他动物。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原生动物寄生虫,贾第虫可定殖在人类的小肠,每年会导致2.8亿人感染贾第虫病。已有研究表明,贾第虫滋养体或其分泌蛋白可以引起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而肠上皮细胞凋亡正是引起贾第虫病症状的主要原因。有关于贾第虫引起肠上皮细胞凋亡以及细胞抵御该寄生
学位
犬弓首蛔虫是一种被忽视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寄生性蠕虫,其宿主较为广泛,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脊椎动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其中,犬及其它犬科动物是其终末宿主。人类和其他转续宿主一样,主要通过摄入具有感染性的犬弓首蛔虫虫卵而被感染,导致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as,VLM)、眼幼虫移行症(ocular larva migrans,OLM)、神经弓首蛔虫病(neurolo
学位
猪肠道冠状病毒中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 V)是引起新生仔猪致死性水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而且存在从猪传播给人类的风险。细胞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机体的一种先天性免疫效应机制,在抵抗微生物入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asdermin D(GSDMD)作为细胞焦亡主要的效应因子,其成孔活性介导细胞焦亡的发生并促进促炎分子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从而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
学位
十二指肠贾第虫(简称贾第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原生动物类寄生虫,是最为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其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是引起世界范围内水源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贾第虫生活史包括包囊和滋养体两个阶段,其中滋养体定殖于十二指肠,能够通过吸附盘附着在十二指肠上皮细胞表面。通过与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其腹泻、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等一些不良症状,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原生寄生虫重要的毒力因子,它在寄生虫
学位
人畜关系是影响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农场动物福利的重要因素。人的态度和个性影响动物的行为,人表现出攻击性和恶劣态度会加深动物对人的恐惧程度,影响对动物的处理和管理,进而影响畜禽生产性能和福利水平。猪对人的恐惧程度高,通过慢性应激反应会限制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目前生产实践和现有文献大多探讨短期或者特定阶段的人畜交互操作对猪福利的影响,本研究则聚焦长期的积极人畜关系对猪生长和生产阶段的影响
学位
农业生态系统碳氮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多元素平衡和养分限制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揭示变化环境下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的维持机制。随着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黑龙江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农业水资源消耗日益增加和化肥施用量过多严重制约当地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降低水肥利用率,氮磷大量流失还会导致河流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本研究为探
学位
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肠嗜性,因此肠道黏膜免疫是抵抗病原入侵的首要防线,基于此,本项研究利用肠道益生性乳酸菌作为活菌载体,表达和传递猪轮状病毒保护性抗原VP4,利用乳酸菌耐酸、耐胆盐、免疫佐剂功能及乳酸菌肠道黏附定植功能,诱导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乳酸菌非特异性抗菌、抗腹泻作用及抗轮状病毒特异性免疫,试图达到合
学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极端高温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加,特别是黄淮海平原高温天气一般发生在7-8月份,35℃以上此时正处于夏玉米开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常常造成玉米减产15%以上。前人研究表明,调整播期与优化氮肥管理可缓解开花期前后极端高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然而,关于玉米播期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育期内温度条件、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及其缓解开花期前后玉
学位
受全球变暖影响,过去的数十年中冻土区近地表土壤的冻结状态发生了改变。气候变化对土壤冻结前含水量、冻融循环次数、融雪水等因素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冻融作用能够显著改变土壤结构,除了土壤颗粒本身外,存在于颗粒内部及颗粒间的土壤孔隙系统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土壤结构的变化。土壤的水热传输能力、力学性质、乃至微生物活动变化的基础和本质都是土壤结构的改变。土壤水冻结和融化时发生的冰水相变引起的体积增减导致了土壤孔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