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上市公司是中国公司的典型代表,对上市公司现状的区域及行业比较研究,这无论对国家制定针对公司和行业管理的宏观政策来说,还是对公司制定长远的战略来说,都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和描述不同类型上市公司分布状态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也利用各类上市公司在不同区域内及在不同行业内的分布状态描述了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现状,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相对于传统的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不同指标的平均值的比较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更能体现公司整体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同时也更容易揭示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贡献。在本文中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上市公司从2002到2004年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上市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并确定了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状分析及分区域、行业的比较分析。此外还对上市公司的规模及成长性、多元化程度进行了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比较和动态分析。在分析中对2005年和2006年的状况做了描述。在本文的因子分析中首次提出了因子简并的思路和方法,把定量的因子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研究者的知识、经验和分析能力对从因子分析所获得的因子个数做进一步的简并,把24个因子缩减为12个简并因素,大大减少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作量。在上市公司的分类中,首先借助聚类分析进行客观性分类,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简并因素得分的方法对各类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各类上市公司的特征及状态,这是较深层次的比较详细的实证描述。然后根据各类上市公司的特点对其做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归纳为优、中、差三大类,用优、中、差上市公司的不同比重在更强的综合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的当前状态进行了描述,这是较高层次上的综合性实证描述。在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研究中,指出了常用的主营业务鲜明率指标的缺陷,并设计了必要的改进算法,以消除因正负利润相互抵消而造成的对多元化程度测量的系统性误差。利用这一改进措施,使得本研究中对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描述更加真实客观。除了对现状进行客观的实证描述之外,本文也对中国上市公司从2002年到2004年的动态变化做了实证分析,分析依然是利用不同类型上市公司所占比重的动态变化来进行的,即用不同类型上市公司比重的此消彼长描述全部上市公司的动态变化。并且把2002到2004年期间的变化与2005到2006年期间的变化做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得出了本研究的结论和现实意义及作用,对创新点进行了描述,并指明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