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显得日益紧迫。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这些国家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目的就在于努力降低本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成本,降低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使本国企业在全球性的经济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优势。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因此,我们对会计国际协调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进行界定,根据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三个基本理论推演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主体、客体和目标,并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分为三个层次。介绍了国内外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现状及国内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的进展情况。然后,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寻找差异点并分析差异的深层原因:会计准则上的不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不同经济体制、社会环境、法律体系、文化背景等环境因素上的差异。在概括会计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的会计环境;同时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阻碍进行经济学分析,发现如何达到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其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基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迫切性及进展情况,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工作成效的衡量及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实际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对比点模型、差异率模型,及其期望协调度的评价模型:成本收益模型、会计信息质量模型。最后,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指出中国在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工作的切入点,会计准则制定、统一会计规范方面如何选择,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环境建设应重点进行哪方面的工作,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应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会计教育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构想。以期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