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在重庆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应答情况,分析造成无应答的具体原因,进而探索提高应答率的有效途径。 方法: 依托国家“十二五”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1的开展,对两种调查模式—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进行比较和评价,对11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定性访谈,收集无应答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现金激励干预试验,凡是抽样名单上的对象,干预组完成调查给10元现金激励,对照组则没有任何激励措施,两组对象均为随机抽取,调查方法相同,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集中模式试行一周,完成有效问卷380份,城区应答率为11.70%,农村为15.25%。分散模式进行了3个月,完成有效问卷592份,城市应答率为24.27%,农村为26.40%。现金激励干预试验,干预组抽样人数男性1335人,应答率为62.3%,女性1327人,应答率为60.1%(P=0.24);对照组抽样人数男性1400人,应答率为39.4%,女性1399人,应答率为40.5%(P=0.59)。两组男女应答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中65-74岁组、≥75岁组应答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6.1%和78.1%。对照组应答率较高的是65-74岁组,为54.4%。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从各个年龄组进行比较,干预组的应答率都要高于对照组(P<0.01)。10块钱现金提高应答率的效果在≥75岁组最明显,为34.1%,在15-24岁组效果一般,只有10.2%。 结论: 集中模式人员固定,标准统一,便于质控,适合于对象容易召集的调查。分散模式组织起来较为复杂,质控难度也大,但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利于长期开展。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应答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抽样方式、激励措施等。10元现金激励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管病调查的应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