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949-1964)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jzk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与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遥相呼应。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迅速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引起资本主义国家仇视和威胁,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此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援助只能来自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关系的演变也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中苏关系演变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围绕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中俄经贸合作的逐渐深入,对中俄两国双边关系发展以及经贸合作提出相关可行性对策。本文主要分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以具体事件为切入点,将中苏关系演变过程划分为磨合期、“蜜月期”、龃龉期、冲突期;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中苏关系演变原因;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中苏关系演变对苏联援华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综合影响。中苏关系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苏联对华援助情况,特别突出了“一五”“二五”期间,苏联对华援助力度对比情况。中国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开始的“以苏为师”到后来的“以苏为鉴”到最后的“反修防修”,这些态度也真实反映在中国经济领域。“以苏为师”时期,盲目复制苏联经济模式,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以苏为鉴”开启了中国自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但其并未真正突破苏联模式范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反而使中国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反修防修”将中国;第五部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再次揭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对中俄两国关系及经贸合作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其他文献
"专转本"目前在高职院校逐渐成为热潮,文章立足于高职院校,通过相关数据研究等方式分析了"转本热"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的新影响、新问题,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目的:为了构建人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ary phospholipase A2,sPLA2-ⅡA)的有效表达系统,从胎脾中提取总RNA。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编码sPLA2-ⅡA的基因定向地克隆于硫氧环蛋
探讨不同氧化程度的硅材料对PCR扩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将不同氧化程度的硅纳米颗粒加入PCR反应液中,使其与Taq酶、模板等充分接触,通过离心将硅纳米颗粒沉降在管壁上,取出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3个胚层的所有组织细胞。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可为心肌梗死、心肌坏死等重大心脏疾病患者实施细胞治疗,也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构建
防空洞(Air-raid Shelter)是用来防范空袭及保护地面平民的一种军事掩体,能够在战争中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意义上的防空洞最早出现在英国,由
庙产兴学这一主张是在晚清政府内忧外患下运应而生的,它被作为一项有利于开启民智,发展教育的“救国良策”予以推行,并在民国时期得以蓬勃发展,在全国掀起了庙产兴学的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