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M1基因5’非翻译区插入/缺失多态与心源性猝死风险的关联研究及功能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luesky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位于STIM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基因5’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的一个插入/缺失(Indel)多态rs147711952与中国人群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风险的关联,通过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功能性实验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该多态位点在心源性猝死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1)多态位点选择:首先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一批位于STIM1基因5’UTR的多态位点,并从中选取了一个具有潜在功能的五碱基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rs147711952作为候选研究对象。(2)病例-对照样本研究:收集119例心源性猝死病例和350名正常对照的血液样本,选取了在年龄与性别频数与SCD组相匹配的无猝死、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家族史的健康个体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候选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使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SCD风险的关联。(3)基因型-表型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在rs147711952位点上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心肌组织中STIM1 m RNA的表达量差异,同时分别检测位于其周围两个基因mi R-4687和loc105376527的表达量变化,并分析基因型与表达量之间的关联。(4)分子机制研究:(1)构建包含rs147711952多态的约500个碱基的重组质粒p GL3-STIM1-WT/MT并转染293T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Dual-luciferase assay system)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验证该Indel多态是否具有功能。(2)运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不同基因型探针与核抽提物结合差异性,以期寻找与该多态存在差异性结合的转录因子;(3)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 R-4687的靶基因,并且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该靶基因在rs14771195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心肌组织中表达量,分析rs147711952不同基因型与该靶基因m RNA表达量之间的关联;(4)运用pearson’s correlation统计方法分析loc105376527与STIM1在m 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位于STIM1基因5’UTR的rs147711952位点具有较好的多态性,正常对照组中rs14771195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7(Ins)和0.33(Del),其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可认为本研究中纳入的对照组样本具有较好的群体代表性。调整性别、年龄风险因素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为Del/Del的个体较基因型为Ins/Ins的个体发生SCD的风险显著增高(OR=3.26,95%CI:1.75-6.07,P<0.01);针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发现,携带Del等位基因的个体比携带Ins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SCD的风险显著增高(OR=1.87,95%CI:1.37-2.55,P<0.05);(2)基因型-表型分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ns/Ins和Del/Del基因型对应的心肌组织样本中STIM1m RNA的表达量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mi R-4687在Ins/Ins基因型对应的心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均值是Del/Del基因型对应的心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均值的1.7倍(P<0.05);其次,发现loc105376527在Ins/Ins基因型对应的心肌组织样本的表达均值是Del/Del基因型对应的心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均值的8.87倍(P<0.05)。(3)分子机制研究:(1)Dual-luciferase assay结果显示,转染p GL3-STIM1-WT与p GL3-STIM1-MT载体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转染p GL3-basic的荧光强度,且转染p GL3-STIM1-WT载体的荧光强度高于转染p GL3-STIM1-MT的荧光强度。(2)EMSA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与核抽提物结合力不同,Del/Del型与核抽提物结合,但是Ins/Ins型与核抽提物没有结合;(3)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提示,SCN5A和SCN4B是mi R-4687的靶基因,并且Real-time PCR结果表明SCN5A表达量在del/del型中明显升高(P<0.05);(4)经pearson’s correlation分析结果显示STIM1与loc105376527m RNA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rs147711952多态为一个功能性多态,且该多态与中国人群SCD风险存在显著性关联;(2)rs147711952基因型与STIM1 m RNA表达量之间无显著性基因型-表型关联,但与mi R-4687和loc105376527表达量均存在显著性基因型-表型关联;(3)rs147711952多态可能通过影响与特定转录因子结合从而影响mi R-4687表达量,通过影响其靶基因SCN5A的表达,进而参与SCD的发生;(4)rs147711952多态可能通过影响loc105376527表达量改变,进而影响STIM1的表达,最终参与SCD的发生;(5)rs147711952多态可能作为一个遗传标记应用于SCD的分子诊断。
其他文献
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流域都出现了水华现象。过量的营养元素流入水体中常常会引发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同时并释放大量的微囊藻毒素,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产生巨大的隐患。吸附絮凝除藻作为一种应急除藻方法具有快速、无污染等优点,受到广泛应用。超薄氧化钼因其吸附、光催化作用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课题主要内容有:1)采用水热
学位
厄多司坦(Erdosteine,商品名坦通)是一种新型药用氨基酸,该药为新型呼吸系统药物。常被应用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鼻窦炎、耳炎、咽炎、鼻炎等呼吸道充血及感染的各种炎症。厄多司坦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黏痰调节剂,还没有被收录到各大药典中。本文按照国家药典要求,对厄多司坦原料药进行质量考察,建立厄多司坦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参考所建立的厄多司坦原料标准对厄多司坦胶囊进行质量研究,建立分析方法,
学位
生化法是处理含氮废水的常用方法,但存在降解时间长、去除效率低的难题。研究表明,反硝化菌厌氧降解硝酸钠是生化法脱氮的控制步骤,受电子传递速度的控制,导致生化法脱氮速度降低。蒽醌类氧化还原介体能够加快反硝化菌厌氧反硝化脱氮速度,但需要持续投加才能维持脱氮速度,且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无法在污水处理行业得到应用。因此,开发低成本固载蒽醌类氧化还原介体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蒽醌类化合物易溶于液体呋喃树脂,并能
学位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10~12%。作为中和过多胃酸的弱碱性物质,抗酸药能够有效地防治消化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culcer,GU)及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新型抗酸药中,铝镁加因为其独特的层状晶型结构(主要内层阴离子为碳酸根),能够确保长期放置性质稳定、不变质,且其大的表面积增
学位
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SO2的污染刻不容缓。传统脱硫方法存在投资大,设备材质要求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离子液体脱硫具有蒸汽压低,不易挥发,再生性能好等独特优势。但是离子液体粘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又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推广和应用,将离子液体与其他溶剂混合可以降低离子液体的粘度,增强传质,降低成本。本文对四种阴离子含氰基的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盐([Emim][SCN
学位
环苯草酮属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是一种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ACCase抑制剂),用于水田除草,除草效果显著。本课题以文献报道的环苯草酮的合成方法为依据,对环苯草酮进行仿制合成,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将环苯草酮逆推分解成两个部分,分别是三酮部分2-丁酰基-3-羟基-5-(四氢噻喃-3-基)环己-2-烯-1-酮和侧链部分O-(2-(4-氯苯氧基)丙基)羟胺,分别对以上两部
学位
Elafibranor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受体-δ的激动剂,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肝炎(NASH)。该药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糖平衡和脂质代谢,还能减少炎症反应,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课题首先自己设计了两条合成路线,路线一:以3,5-二甲基-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和2-溴代异丁酸叔丁酯发生Williamson反应,该反应副产物较多且难以提纯,路线二:以2-羟基异丁酸为起始原料和对硝基苯磺酰氯
学位
本实验选用介孔硅材料SBA-3作为载体,难溶性药物尼群地平(NDP)作为模型药,进行介孔硅材料SBA-3改善尼群地平溶出速率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通过硬模板法制备介孔硅载体SBA-3,使用吸附法将尼群地平载入SBA-3的介孔孔道中,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载体SBA-3的结构,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药物NDP在SBA-3介孔孔
学位
生物酶催化法正在全面替代传统化学法合成5’-磷酸吡哆醛,但生物酶法所得溶液中5’-磷酸吡哆醛浓度较低、含盐量较高且种类复杂,难以用直接结晶的方法得到目标产物,目前生产中主要采用离子交换和冷冻干燥分离纯化工艺,该工艺存在能耗大、成本高、产品纯度低、粒度小、晶习不完整等不足。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开发出一种生物酶法合成5’-磷酸吡哆醛结晶新工艺,并对其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优化。采用动态激光法测定了5
学位
随着半导体工业的蓬勃发展,半导体材料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对其表面的平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机械抛光技术(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是现今半导体精密抛光的重要技术。在CMP的三要素中,抛光液是关键因素,决定了抛光质量。纳米CeO2因其化学活性高、对材料的选择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CMP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因此,纳米CeO2的制备及其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