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喀什师范学院是一所民汉合校,我院预科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的山区、牧区。与新疆其他各高校相比在生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思想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距。正因为如此,我院预科生形成了具有其本民族特点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他们特殊的心理和文化特征使他们在预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其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关系到今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少数民族预科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其特殊的心理和文化特征,面对与以往生活、文化差异都相当大的情境,面对陌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会产生比汉族学生更为强烈的不适应感,导致其在大学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现象,学习倦怠问题就是其中较为凸显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纪律松散、态度涣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下、自控能力差,严重者还感到学习无趣,生活乏味,厌倦学校生活,逃学,甚至最后放弃学业等等。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了不少科学的研究,探讨学习倦怠的表现、影响,以及倦怠产生的根源和调整对策,然而遗憾的是,对新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倦怠问题研究者还寥寥无几,鉴于此,笔者想尝试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倦怠问题,在此方面进行一些实证研究。这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可以丰富双语教育研究的内容,也为多视角研究双语教育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立足于个案调查,以少数民族预科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预科生“汉语学习倦怠”现状,采用问卷法,辅以个人访谈、观察法等方法,对我院2010级预科学生进行调查,自行编制《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倦怠问卷》作为本研究的基础。问卷编制分两个阶段,先用开放式问卷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的研究确定问卷的结构和框架,形成问卷,然后对预科学生分性别、分层次、分级别、分专业进行问卷测试,并对测试获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抽取出预科生学习倦怠中存在的共同现象和共同影响因素,本论文从我院预科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着重从学校、家庭与个体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对我院预科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寻与分析,然后得出本研究的结论,最后针对预科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缓解预科生学习倦怠的策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少数民族预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2)中级班和基础班、中级班和初级班在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和成就感方面差异比较显著,初级班和基础班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其中基础班倦怠现象最为严重。(3)男生的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在情绪低落维度上的倦怠程度要比女生高得多;男生在成就感低维度上也高于女生;而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4)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倦怠程度最高,其次是文科和理科专业。(5)学生层次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维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喀什师范学院2010级少数民族预科生中有66.47%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为这种倦怠现象作为一种不良的学习风气,很可能在学校和班级中蔓延,这是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厌学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宏观发展都有巨大的危害性。因此要及时了解和探寻引发其学习倦怠的因素并针对问题采取积极的缓解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这样不仅能为学生科学地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为预科汉语教学理清思路,对症下药,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