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灸”是针灸“治未病”的方法之一。是指在机体健康无病、疾病发生之前或疾病发展轻浅之时,预先应用艾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促进健康、保健延年、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减轻随后疾病损害的传统方法。大量的文献研究证明“逆灸”可产生肯定的防病减病保健强壮的作用,但作用机理尚在探询中。 机体具有内源性适应机制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利用预处理方法使机体产生适度应激,启动机体内源性适应机制预防或减轻随后疾病的思路与方法正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它的特色在于:并不通过向机体内补充大量外源性物质,而是人为地采取一些方法激发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以利于机体的保护,是一种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力激发与调动的整体调节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色恰是针灸防治疾病的特色所在。“逆灸”与预处理方法有相似之处,根据现代应激理论,本论文在“逆灸”防病减病保健强壮的作用机理中提出“针灸良性预应激假说”。研究证明:许多“已病”或“未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免疫失调和炎症状态。针灸具有确切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灸防治临床上各类免疫失调和急慢性炎症的基础,也是针灸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延缓衰老以及防病保健的基础。“逆灸”是否可以使机体在“未病”时产生良性应激,引起机体内部一系列级联反应,激发机体某些适应机制提高应变与耐受能力,使机体在接受疾病应激时适应性增强,阻抑或减轻疾病应激的损害。 根据上述科研思路,本课题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选择完全福氏佐剂方法(FCA)造成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反应免疫失调和炎症状态,以逆灸大椎穴为预处理手段,观察了预先艾灸对随后AA大鼠早期、继发期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病理学、放射免疫学、生物化学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2)、应激激素(CRH、β-EP)、应激蛋白(HSP70)、抗氧化(SOD、MDA)、核转录因子(NF-κB)等角度探讨了逆灸对随后疾病应激产生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主要结论如下: 1、应用福氏完全佐剂法(FCA)造AA模型,可使局部原发关节组织发生典型病理变化、关节肿胀明显、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升高,脾脏IL-2的活性明显抑制。逆灸后再接受佐剂刺激,可使局部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降低关节肿胀率、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异常升高的状况得到缓解、脾脏IL-2的活性得到明显回升。逆灸对随后AA的保护作用在早期和继发期均有体现,但继发期更明显。逆灸并未使正常大鼠的细胞因子明显变化。提示:虽然逆灸的力度不足以遏止AA疾病的进程,但具有一定的减缓减轻的作用,并这种作用可以延续到继发期。但逆灸并不是通过预先提高或降低了细胞因子的绝对含量而实现上述作用。“逆灸”对佐剂性关节炎的彰响及机制研究 2、应用福氏完全佐剂法(F以)造AA模型,可使大鼠下丘脑CRH、日一EP明显升高,并呈现病理应激反应。逆灸后再接受佐剂刺激,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早期可下调AA大鼠病理应激时下丘脑中过度释放的CRH、口一EP;继发期虽下丘脑CRH仍维持下调的趋势,但日一EP已经开始明显上升。推断逆灸对随后AA造成组织损伤的减轻作用与逆灸降低或调整随后从过度升高的下丘脑cRH、口一EP应激激素,调整HPA轴功能的紊乱,调节AA疾病状态下免疫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3、应用福氏完全佐剂法(F以)造AA模型,可使大鼠血液和下丘脑中的SOD活性下降、MDA的含量上升,提示机体出现氧化应激。逆灸可使随后AA大鼠血液和下丘脑中降低的5 OD活性有所回升,使血液和下丘脑中升高MDA有所下降,早期以SOD的调节为主,继发期显现出MDA的调节。逆灸可使正常大鼠血浆中SOD的活性明显提高。提示:逆灸对AA的减轻与保护作用,可能与逆灸对AA时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的调整有关。并这种作用可能与预先逆灸明显提高正常机体的大鼠血液s0D的活性有关。 4、应用福氏完全佐剂法(F以)造从模型,可使大鼠下丘脑的HSP70明显升高,并NF一KB也处于高表达状态。逆灸后再接受佐剂刺激,可使AA下丘脑中明显升高的HSP70有所下调,使NF一KB高表达状态有所减弱,并这些变化与炎症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等同步。逆灸还可使正常大鼠下丘脑的HsP70的适度上调。提示:逆灸对随后从的影响,可能与预先艾灸提高下丘脑HSP70的表达,加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启动机体内源性的保护机制,并通过调控随后AA下丘脑NF-KB,良性调节细胞因子,调整紊乱的HPA轴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疾病应激的炎症反应及关节局部的组织损伤等有关。HSP70、SOD、NF一KB等可能是参与逆灸对AA的保护机制的重要因子。 总之,逆灸对随后AA的保护作用具有早期和继发期的延迟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在逆灸的影响下,引起机体一系列级联反应,并通过影响内源性适应机制提高机体的应激与抗变能力,使机体的应激系统得到了一定的调节,使机体在接受疾病应激时适应性增强,减缓疾病的应激程度,减轻疾病应激对组织器官的损害,调整或改善功能紊乱与障碍,实现逆灸对随后疾病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