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联合DGGE技术对比临床培养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壁组织菌群多样性【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比临床培养方法,初步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壁组织的菌群多样性,为全面认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原菌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18例NEC肠壁组织标本和7例肠闭锁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后,行革兰染色观察,并对新鲜标本行电镜观察。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直视下分离组织中细菌,经DNA提取、PCR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并与临床培养结果对比。【结果】①临床培养:阳性率为33.3%,共检出4个菌属,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66.7%,中间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各占16.7%,各标本检出菌属数为0~2种,且每例标本中培养出的菌属均可由DGGE检出。②D GGE方法:NEC组共检测出16个菌属,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各标本菌种检出数为7~16种,平均(12.17±2.83)个菌属,所有优势菌属中变形菌门占65.6%,其中γ变形菌门比例最多占48.1%,厚壁菌门占30.5%;对照组共检测出10个菌属,各标本菌种检出数在1~6种,变形菌门占44.4%,厚壁菌门占50.0%。对比发现变形菌门中的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苍白杆菌属及厚壁菌门中的梭形芽孢杆菌属等6种菌属仅在NEC肠组织中检出。【结论】NEC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NEC患儿肠道内菌群发生改变,变形菌门相对增加,厚壁菌门相对减少。LCM联合PCR-DGGE技术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可为组织病原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第二部分:16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与临床培养方法对比分析儿童阑尾炎组织菌群多样性【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初步探讨儿童阑尾炎组织的菌群多样性,为全面认识阑尾炎症组织病原菌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10例阑尾炎组织标本和4例正常阑尾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后,行革兰染色观察菌群情况,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直视下分离组织中的细菌,经DNA提取、PCR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并与临床培养结果对比。【结果】①临床培养法:阳性率为70%,共检测到4个菌属,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各标本菌属0~2种,且均可由DGGE检出。②DGGE方法:共检测到14个菌属,包括可培养菌属和无法培养的菌属,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0例阑尾炎标本包含的细菌种类和数目均有差异,各标本菌属平均9.6(6~12)种;变形菌门比例为71.3%。在正常阑尾组织中,各标本菌属数在2~7种,变形菌门比例为60.0%,且发现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7个菌属仅在阑尾炎病灶中检出。【结论】阑尾炎病灶区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检测到的细菌种类较正常阑尾多。应用LCM联合PCR-DGGE技术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可为组织病原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