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的得气针感及脑功能效应的差异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得气”是针灸学科特有的专业术语,一方面是指患者主观感觉的酸、麻、胀、重、压等,另一方面是指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得气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也是正确定穴、判定患者经气盛衰和病候预后以及选择行针方法的依据。过去国内外研究人员从“得气”的定性定量、“得气”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得气”的脑中枢效应等方面展开了一些研究,然而得出的结果还是比较初步,有的方面还存在颇多争议。对于针刺得气的机制,过去也做过一些工作。有相关报道表明,与不得气相比,针刺得气更能增加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血流量;有研究指出,针刺得气针感可能与穴区下结缔组织缠绕有关;而另有研究则表明,得气针感可能与肌肉组织关系密切;另外,多数研究表明得气效应是穴区多个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结果,而非单一组织,但具体机制尚无定论。“行针”是指针刺入穴后,为使患者获得或增强针感,或使针感向某个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行针手法是影响针刺得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针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和加强得气针感的重要方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其基本手法包括捻转法和提插法。针灸临床表明,应用手法的疗效常优于不运用手法,不同的针刺手法产生的临床效应也有差异。研究表明不同行针手法下,针体的受力情况差异显著,说明针体在不同手法操作下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由此产生的得气针感可能也有所不同。但是目前对于何种手法更容易产生针感,何种手法对应何种针感,尚缺乏确切证据。脑中枢是针刺起效的重要途径。随着脑功能检测方法的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基于脑科学的得气研究相当热门,采用的检测方式有脑电图、脑磁图、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尤其是近20年来,fMRI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其无创、无辐射、空间分辨力高、功能和形态同时成像等优点,在针刺脑中枢机制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同手法及复合手法的脑中枢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明确。本研究以健康受试者为试验对象,以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和fMRI为技术手段,选取右足三里穴为代表腧穴,以捻转法、提插法及其复合手法为干预方法,观察不同针刺手法下施针者和受针者的得气针感、穴区表面肌电及脑功能效应,比较分析其异同,为选择不同针刺手法治疗疾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打下基础。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捻转法、提插法、提插捻转法三种不同的行针手法针刺右侧足三里穴的得气针感、穴区表面肌电和脑功能区激活情况的异同,探讨不同针刺手法(提插、捻转等)在引起不同得气针感(受针者得气感与施针者手下针感)中的作用及其与穴区表面肌电和fMRI脑功能变化的关系,为针刺得气针感理论提供科学解释,并藉此为其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招募45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足三里穴,每隔一周随机接受一种行针手法:捻转法、提插法、提插捻转法,于针刺结束后由针灸师和受试者共同填写一份得气针感量表(MGH Acupuncture Sensation Scale,MASS)。随机抽取其中13位受试者,用生理记录仪记录进针前、行针期间、留针期间及出针后的穴区表面肌电。随机抽取另外17位受试者,在行针同时,扫描头颅fMRI。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得气针感的强度和频率,LabChart8.0软件计算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并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参数图软件包(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处理分析 fMRI 数据,比较不同行针手法干预下得气针感、穴区表面肌电以及脑功能区激活与负激活的差别。研究结果1、不同手法对得气针感的影响三种手法引起的各针感强度和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均以胀满感、酸感明显,针感综合指数(MASS index)显示:提插组>提插捻转组>捻转组。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受试者的胀满感与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呈正相关,提插组受试者的胀满感与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呈正相关趋势。2、不同手法对穴区表面肌电的影响行针及留针期间,三种手法的IEMG值均较针前显著升高(P<0.05),提插法最明显(P<0.01);出针后,提插法的IEMG值仍较针前高(P<0.05),捻转法和提插捻转法恢复针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显示,各针刺时间段的IEMG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行针期间,三种手法的MPF值均较针前显著降低(P<0.05),提插法更明显(P<0.01);留针期间及出针后,三中手法的MPF值均恢复针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显示行针期间提插法分别与捻转法、提插捻转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三种手法的MP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针期间,提插法和提插捻转法的MF值均较针前显著降低(P<0.05),提插法更明显(P<0.01),捻转法较针前无显著变化(P<0.05);留针期间及出针后,三种手法的MF值均恢复针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显示,各针刺时间段的MF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手法对脑功能效应的影响提插组激活左侧前运动皮层、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舌回、左侧脑岛、右侧壳核、双侧扣带回、右侧小脑等,负激活双侧海马、左侧尾状核;捻转组激活双侧眶部额中回、左侧岛盖部和三角部额下回、右侧枕中回等,负激活双侧楔前叶、右侧杏仁核、左侧扣带回前部、右侧颞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左侧中央后回等;提插捻转法激活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脑岛、左侧丘脑、左侧扣带回、右侧壳核等;负激活右侧额上回、右侧顶上回、右侧颞回、右侧枕中回、右侧脑岛、左侧舌回等。三种手法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提插法信号最强,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提插捻转法次之,捻转法最弱。研究结论:1、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得气针感的强度和频率基本相似,均以胀满感、酸感明显,MASS指标提示:提插法针感最强,捻转法最弱。2、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受试者胀满感与肌电活动可能存在一定联系,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均能引发肌电,提示:肌肉组织可能是引发医者和受试者针刺足三里穴产生得气针感的主要组织结构之一,但不同手法的刺激强度不一,由此激活的肌纤维类型可能也不一。提插法的刺激强度可能最大,并可能更多地激活了慢肌纤维。3、三种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均不同程度及范围地激活了体感区、视觉区、认知、情绪等脑区,体现了针刺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复杂调控作用,此种复杂脑功能作用为针刺足三里穴的广泛性效应提供一定的证据;提插法对脑区激活最明显,捻转法对脑区负激活明显,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体现了手法脑效应的相对特异性。从脑区信号强度看,提插组的刺激强度可能更大,捻转组最弱;而刺激量大时,脑区激活可能更明显;刺激量小时,负激活可能更明显。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要通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服从组织安排,机智勇敢,积极乐观的精神,来锻炼学生自身体质以及意志品质,更使学生有爱国主义和集体观念,从而使学
电影《暖春》在审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但它不追踪流行时尚,而是通过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真诚关怀、对现实生活的诗意阐述赢得了市场和观众。本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关标准,以防止其产生危险品事故。在文章中,基于油田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为其提出了相关对策,并对其详细的
作为比较法方法之一的功能比较方法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二战及前夕,欧洲诸多法学家逃往美国,促进了美国法学的发展,却大大影响了欧洲法学的发展,功能比较在德国的发展也
根据电子购物平台的需求,提出了基于JSP和Struts的系统整合框架及基于SQL Server的后台数据库及表结构,而后分析了基于Web的电子购物平台的业务流程,并给出了实现该电子购物
在国内电厂继电保护工作开展的实践性工作流程之中,有关二次回路改造设计工作的开展,一直是相关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内容。本文将电厂内部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作为主要
我国当前面临人口的总体规模大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代际不平衡和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以及家庭内部结构失调的问题,这可以从市场化、城市化、生育负担个体化、食品安全隐
刘天华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首次运用民族音乐素材,同时汲取西方音乐精华,创造民族音乐精品的民族音乐家。他的爱国情怀、音乐天赋,尤其在二胡音乐的创作、整理、演奏中达到了
专题探究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成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专题探究性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路径包括: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整
根据果实颜色可以将栀子成熟期划分为全青期、2/3青1/3黄期、半青半黄期、1/3青2/3黄期、全黄期、枯黄期。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果实在不同成熟时期3种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