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它对我国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农业的发展以及中华岁时节日、民俗禁忌的形成起到了发端作用。巫术产生于远古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童年时代的人类在“互渗律”的原始思维支配下,渴望借助超自然力控制自然的一种文化行为。近年来三峡地区的考古发现证明,先秦时期巴地就盛行着浓厚的巫风。由于对先秦时期巴地的文献记载极少,本文将把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材料、考古发掘报告进行有机整合,以探究早期巴地巫文化的丰富内涵,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巴巫文化研究的文献基础。另一方面,巫文化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正日渐消逝,急需抢救并传承。为此,重庆市巫溪县正在修建中国首个巫文化博物馆,着力打造全国第一个巫文化部落。本研究以此为契机,立足巴地,拟对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民间信仰、民俗活动、民俗物品等不同层次的文化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巴地巫文化的抢救传承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就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本文的创新点做一明晰的介绍。第二部分,对“巴”与“巫”的内涵进行界定说明。第三部分为文章的主体,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对巴地巫术产生的时代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以先秦时期为时间范围,以古代巴地(鄂西川东一带)为地域范围,将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结合,对先秦时期巴地的巫文化形态进行研究。最后,按照“空间文化层”理论分别从深层、中层、表层分层论述巴地巫文化在其后裔土家族的现代遗存。第四部分,就巴地巫文化的挖掘保护提出对策,希冀对巴地巫文化的传承抢救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五部分为结语,回顾全文,再次点明巴地巫文化的意义及传承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