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孤独感正在我国大学生中蔓延,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正常的学习、生活。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机制,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和问卷等研究方法,借助了方差分析、层次回归等统计方法,主要探讨了对我国大学生孤独感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互关系,重点探讨了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以此为大学生孤独感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孤独感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孤独感各维度上相互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孤独感有下降的趋势。
(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孤独感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孤独感高于女生。
(3)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孤独感各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理工科大学生的孤独感高于文科的大学生。
(4)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越多,子女的自尊水平越低;母亲情感温暖对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越情感温暖越多,子女的孤独感越少。
(5)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孤独感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社交孤独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越多,子女的社交孤独越多;母亲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社交孤独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母亲的情感温暖越多,子女的社交孤独越少。
(6)大学生自尊对大学生感情孤独和社交孤独均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子女的自尊水平越高,感情孤独和社交孤独就越多。
(7)大学生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孤独感间存在中介作用。自尊在父亲惩罚严厉和社交孤独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即父亲惩罚严厉通过自尊影响大学生社交孤独;自尊在母亲情感温暖和社交孤独中也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即母亲情感温暖通过自尊影响大学生的社交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