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房作为军队战备、生产以及训练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房建筑的节能设计可以有效节约国防经费,较大程度改善驻守官兵的居住以及生活条件,对于提高部队的后勤储备力量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寒区偏远基层营房节能改造工作开展得相对落后,针对这部分营房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可以借鉴寒地城市相对成熟的节能改造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强军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造新时代军事后勤和建设现代化营房则成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对既有的偏远基层营房进行节能改造,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又能够体现出我军建设的人文关怀,符合新时代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旨思想。首先,笔者通过在多个寒区偏远基层单位工作调研,多次参与偏远基层营房的建设,与营房建筑的工程设计部门进行交流,听取偏远基层单位驻扎官兵的相关意见,了解掌握寒区偏远基层营房建筑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在能源应用上,主要存在传统能源利用率低、可再生能源利用少等问题;在节能改造技术标准上,缺少相应的营房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营房建筑设计时功能性与节能性结合不够紧密,存在部分营房体形系数、功能性房间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节能技术上,主要是受地理条件以及建设背景影响,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导致热工性能不达标,并且缺乏系统的集成技术等问题。其次,通过利用BECS节能计算软件,选取典型寒区偏远基层营房建筑进行能耗计算,计算该模型的能耗水平,分析围护结构不同参数对于营房建筑能耗的影响趋势,提出了寒区偏远基层营房建筑的节能改造主要原则:一是合理确定节能改造技术方案:二是重视材料耐久度和环保性;三是因地制宜,加大新能源技术利用;四是确保建筑军事用途和功能。最后,根据节能软件对营房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模拟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按照营房建筑的节能改造相关原则,提出了寒区偏远基层营房建筑的节能改造对策:一是节能改造技术标准方面,三层及以下的营房建筑要严格控制体形系数在0.35与0.45之间;二是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方面,采用Low-E低透光中空玻璃比不采用节能保护膜的外窗玻璃传热系数降低了32%,全年建筑热耗量降低了6%左右,除阅览室、晾衣间等需要足够采光的房间外窗可以采用节能保护膜技术;三是能源应用方面,对老式供热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更换新型设备,根据周边环境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引用地源和水源热泵供暖等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综上,通过研究寒区偏远基层营房建筑节能改造的原则和技术对策,拓展军队营房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思路,本文可为今后军队寒区营房建筑在节能改造和设计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