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州作为客家民系特色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典型的客家族群特质和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这是客家先民在梅州地域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创造出的一种适合在地居住的聚落文化。客家先民从唐末开始较成规模的在梅州聚居,明清时期人口剧增、遍布梅州各地。他们在广阔的丘陵、盆地、山谷、河滩等地形地貌条件下择址定居,其中存在许多共同特征和潜在规律。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是中原移民自身所携带的文化基因、迁徙而成的文化特性及梅州自身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在空间中排列的结果,是一种外在集合形式。“宗族”是梅州客家传统村落内“社会——文化”运行的内部力量,宗族影响下的村落社会秩序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村民的思想和行为规则,也就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村落的空间结构。因此,相较于侧重物质空间表面的村落形态研究,本文尝试建立多学科综合的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结合研究体系。那么,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有何特征?空间的承载内容、建构意义具体是什么?宗族社会如何在空间建构中发挥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借鉴形态学、文化人类学、空间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记载、文物考古等的考证,广泛的搜集梅州地域范围内的客家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梅州不同区域的村落形态异同,划分空间形态类型。积极借鉴民族志、口述史等已有村落人文社会研究成果,重点解析不同类型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内的活动内容和意义;挖掘空间形态与历史社会的建构过程,解释表象形态背后的内在自然文化、社会秩序等影响因素。并运用空间句法的数理分析方法,对村落内在社会秩序的理论分析进行补充和验证,以弥补其对空间中复杂、抽象、深层的形态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准确或全面的弊端。最后,以前文对梅州客家传统村落地域特色、空间形态与社会文化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将村落历史与社会文化发展联系起来,发掘至今仍然留存并影响村落的传统元素,通过现今社会文化的再造,去再续空间的承载意义,继而达到对客家文化、村落与建筑空间等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与延续的目的。建构由内而外的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