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焦虑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教学研究的文献中,中国学生一直都是沉默、被动的语言学习者。沉默成为中国外语教学领域里主要的消极现象之一。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很少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过分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性等现象很普遍,师生间、同学间缺少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和社会对具备英语综合能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出现在中国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已弊端突显。尽管之前已经存在一些分析沉默原因的相关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但对策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在实践中难以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通过使用课堂观察、访谈、日志和问卷调查等定性、定量方法,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验,取得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较高的焦虑感是导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习惯沉默的主要原因。换言之,英语课堂上的沉默主要是学生缺乏自我效能感和有较高焦虑情感的外在表现。而大部分中国学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较高的焦虑情感与其所在的东亚文化大背景有着密切联系。谨言慎行,智者言寡,知者不言等古训潜移默化地使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放弃许多口语交流的机会。此外,虽然中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但长期强调语法和翻译,过分注重语言结构的外语教学模式,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语用能力,尤其是口语技能的培训。由此出现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却在实际交往活动中词不达意,局促不安,甚至保持沉默。而这些又进一步加剧了学习者的焦虑,减少了他们的自信。本文通过对学生英语课堂沉默表现特有原因的研究,将以教材中的口语练习为准在实验班精心设计安排任务型口语教学活动,以任务为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参与任务活动应用语言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步适应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增强其效能感,减少其焦虑感,减少课堂沉默现象。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课堂沉默习惯有所改变,课堂沉默现象也明显减少。实践证明,通过各种任务型口语活动建立学生自信心和减少焦虑感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其他文献
王跃文小说既具图书畅销效应又得文坛充分重视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审视社会问题、将现实生活内容风俗化的审美眼光和荒诞意味在文本审美境界的贯注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精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砒砂岩是黄土高原集中的碎屑基岩产沙区的核心,系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由于严重的土壤侵蚀,被喻为“世界
<正> 灵芝是一种药用真菌,别名灵芝草。自古人们将它誉为“仙草”、“不死之草”。过去因灵芝无法人工培养,野生来源又非常稀少,所以很珍贵,这就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价值运动及其增值的运行系统,其本质属性就是价值的虚拟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市场经济中财富的本质属性只能理解为是价值的或社会的,而不是物质的
在西方的通俗文学的舞台上,科幻小说一直享有盛誉。与此对比,我国的科幻小说创作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探究原因并谋求当代科幻小说的更好未来,本论文试图在阐述中国
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提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先阐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由来及其定义,并通过具体分
中国建筑企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生产效率低以及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弱等方面,这是中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
为了能进一步认识道路区域径流的形成、洪水过程、泥沙和养分传递与输移过程,并据此对道路建设中道路边坡的合理设计和维护、道路边沟网络的合理规划提供合理的意见。本研究
<正>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作“马尔他热”、 “地中 海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 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王跃文官场小说《国画》是一部承接鲁迅国民性批判精神的力作;作品中主人公朱怀镜貌似堂皇的种种“官场智慧”中,隐伏的是严重的国民劣根性,这一灰色官员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