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中国作为一只腾飞的巨龙,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正因如此,为了让中国更快、更准确的与世界交流,汉英同声传译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手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国际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近年来许多大型会议都在中国举行,汉英同声传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走向世界搭起了便利的桥梁。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讨论同声传译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分析、处理冗余信息,减少传输负载,使输出语符合听众的信道容量,以至于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音,确保交际双方的沟通顺畅。冗余是美国数学家兼信息工程师香农首先提出的信息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信源为对抗“噪音”(各种干扰信息传递的因素)而故意释放的多余信息。信息理论最初仅适用于通讯领域,但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精确科学以外。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奈达率先把信息论的概念应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家已经证实冗余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既存在于语言系统内,又产生在人们使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同声传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方式,同样存在冗余。这使得同声传译中很有必要研究冗余。同声传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同声传译的最大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影响、不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口译形式,是国际会议最基本的口译手段,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言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同时要对目标语言进行监听、组织、修正和表达,说出目标语言的译文。同传过程涉及到发言人、同声传译员、和听众三方的互动,而同声传译员总是试图给听众传递较多、较清晰的信息,无疑在传递信息的时候附带冗余信息。在同声传译中,如果冗余度过高的原语信息会使信息传播的效率下降,而冗余度过低的原语信息将堵塞听众的信道。所以,译员对原语言的冗余信息如何处理,就体现译员专业水平。本文旨在回答了在信息论中冗余及其与冗余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进一步阐释了汉英同声传译中冗余的重要作用以及汉英语言的特点,从语音、语义、句法和文化四个层面为切入点,分别对两种语言中的冗余分布进行剖析。并应用大型会议实践篇为语料,阐述冗余信息的具体处理原则,有针对性的强调省略、保留和增补的具体操作原则,从宏观上再次强调了奈达的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同样适用于同声传译。汉英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在句法结构和语义完整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另外,在汉英同声传译中,同声传译译员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省略或增补有关背景和文化信息。译员要将省略、保留和增补三种技巧有效地结合起来,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