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天津市居民总体健康水平,测算其健康均等化程度;探讨社会因素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对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程度,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实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的卫生政策,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天津市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涉农六区共抽取4个行政辖区;从每个辖区抽取5个居民社区,每个社区调查50户家庭,每个家庭选取1位家庭成员(≥18岁)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2份,回收问卷1002份,其中有效问卷922份,问卷有效率92.02%;同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了解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剖析卫生服务因素对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用集中指数测算居民健康不平等及分城乡的健康不平等情况,并通过因素分解计算各因素贡献率,比较不同因素分别对城镇社区居民和涉农地区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情况。结果:1.居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725位(78.6%)城乡居民自评健康状况为好,其中涉农地区有80.2%居民健康状况为好,城镇社区有77.3%居民健康状况为好;随着年龄增加,居民健康状况越差(OR=0.907,95%CI[0.869,0.945],P<0.001);相较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高中或中专学历者的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4.159,95%CI[1.097,15.762],P<0.05);相较于缺乏运动锻炼者,经常运动锻炼者的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5.538,95%CI[2.327,13.181],P<0.001);随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越好(OR=1.730,95%CI[1.086,2.754],P<0.05);建立健康档案者比未建立健康档案者的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4.085,95%CI[1.534,10.875],P<0.05);相较于参加过健康讲座者,未参加过的居民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0.040,95%CI[0.006,0.266],P<0.05)。2.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情况:天津市居民整体健康集中指数为0.0254,其中,城镇社区居民的健康集中指数为0.0266,涉农地区居民的健康集中指数为0.0242。3.居民健康集中指数因素分解:高龄和低人均年收入对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分别为14.12%和11.90%;运动锻炼对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为-3.1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减缓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为1.65%,减缓涉农地区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更大(-3.99%vs-0.26%),其中参加健康讲座对涉农地区居民健康不平等贡献率较大为-5.22%。结论:1.无论城镇社区还是涉农地区都存在偏向较高收入人群的健康不平等,经济状况越好的居民健康状况越好。2.居民个人层面的因素,年龄加大居民健康不平等,运动锻炼能够减缓居民健康不平等。3.收入是影响居民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加大居民健康不平等。4.无论是对城镇社区还是涉农地区居民来讲,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可缩小居民健康不平等,尤其这种“缩减效应”在涉农地区效果更加明显。建立健康档案及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对居民健康不平等具有贡献作用,建立健康档案能够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参加健康讲座可减缓居民健康不平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