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以西方媒体为主的国际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负面报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部分报道失真,扭曲了中国国际形象,在受众心理上塑造了不良刻板印象,这不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和和平发展。刻板印象是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所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且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片面的。负面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基于刻板印象理论,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从体育、经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对《纽约时报》上所呈现的中国负面镜像进行分析,探究美国主流媒体是如何构建中国负面形象,如何塑造有关中国负面形象的刻板印象,以及建立刻板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通过词汇分类、情态、转换等手法,报道者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偏见加诸于文中,形成了关于中国负面形象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背离了事实,不利于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首先,在体育方面,作者选取《纽约时报》对叶诗文的报道作为语料,来分析中国体育负面形象的形成。研究发现,《纽约时报》质疑中国运动员的成绩不真实,认为中国运动员经常违反比赛规则,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政府授权的。其次,在经济方面,作者选取《纽约时报》对中国电力数据的报道作为语料,来分析中国经济负面形象的形成。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向读者塑造了中国经济数据不真实和中国经济正在衰退的刻板印象。最后,在社会生活方面,作者选取《纽约时报》对甘肃校车事件的报道作为语料,来分析中国社会生活负面形象的形成。研究发现,《纽约时报》认为中国社会的权力和程序上的不公,以及贫富差距的加大,引发了中国民众的愤怒。同时,《纽约时报》批评了中国官员的腐败现象,认为中国官员的腐败是校车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这些不实的负面报道,作者认为意识形态的差异、新闻理念的差异和党派的利益,影响了中国形象在《纽约时报》上的呈现。作者希望通过对中国负面形象在《纽约时报》上的建构,为跨文化交际的进行和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