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航站楼建设成为机场建设的核心,也成为设计师发挥技艺、传达设计理念的重要平台。但我国形势下的航站楼建筑设计较少涉及到旅客行为心理需求的领域,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航站楼建设成为机场建设的核心,也成为设计师发挥技艺、传达设计理念的重要平台。但我国形势下的航站楼建筑设计较少涉及到旅客行为心理需求的领域,造成旅客在航站楼内空间体验质量下降。如何在以满足航站楼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关照旅客心理诉求,真正实现设计“人性化”,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航站楼空间,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航站楼与行为心理学进行概述,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重新反思人与空间的关系,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旅客评价结果的设计反馈,为航站楼设计提供更科学的建议。其中,旅客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是本次研究的基础,在数据分析时,结合行为心理学的空间认知与行为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分析。发现旅客与航站楼空间环境之间的冲突矛盾,且将问题归纳为动静空间的两大类,即六个矛盾冲突。最后,分别就航站楼内空间与旅客心理行为冲突提出优化的策略,提高旅客的空间体验。作为旅客行程的中转站,航站楼空间需协调使用者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笔者以行为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通过航站楼及旅客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体会航站楼空间环境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发现设计与旅客心理诉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在满足航站楼使用功能下,以旅客行为心理为切入点,即以人为本为原则,提出航站楼改进的设计策略和产生新功能的可能性,为今后航站楼设计提出新的设计视角。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乡居民对于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改善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研究逐渐受到了国家和
本文着重于研究社区业态的自组织机制,应用自组织理论阐述了社区商业业态的自组织特征,探讨了社区商业发展与社区规划之间的关联,探讨社区规划的范式,防止在社区层面的规划失效,研
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民居是最能反映地域文明的。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传统文明的真实写照。中国的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具有时代感和地域性。可以说,民居的发展就是中国传统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城镇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为应对住有所居的难题,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住宅的建设。同时,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居住条件提出了
在过去的20年,世界环境具有风险的想法已经从猜测变成了现实。在今天,许多国际性组织诸如政府的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联合国环境计划环境署(UNEP)等,通过科学的报告表明了,我们正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同时当前我国又处在一个高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在城市快速扩
对于现代大学来说,大学校园是老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知识传授和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大学校园的本质就是阐释知识与生产知识的场所,因此大学校园需要一个可以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生产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部,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正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