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传统剂型主要为丸、散、膏、丹,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种新的剂型。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TCMI)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新剂型,由于其易吸收、起效快、应用方便等特点,迅速打开了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是,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增加,其不良反应事件也越来越多,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TCMI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相当一部分是类过敏反应。类过敏(Anaphylactoid Reaction)是由于非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所致。类过敏反应和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大多一样,临床上难以鉴别,目前筛选TCMI过敏性的方法主要为动物实验,但尚没有专门针对类过敏进行评价,很多药物经该方法评价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会出现较多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或死亡,这说明现行的评价方法可能不够敏感。因此,需要寻找更灵敏的评价方法,减少TCMI的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建立类过敏评价模型,来评价TCMI类过敏潜能,为类过敏反应机制提供研究基础。同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建立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与RBL-2H3细胞分别作为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模型,使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分离提取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活性检测和体外稳定性研究。提取方法简便、可靠,所得的肥大细胞纯度、活性均符合实验要求。培养RBL-2H3细胞,研究其生长特性。对两种细胞的脱颗粒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对组胺的荧光检测方法进行优化。2利用细胞模型评价中药注射剂致类过敏性研究选取临床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生脉注射剂,对生脉注射剂致RBL-2H3细胞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分别使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对生脉注射剂的细胞毒作用进行分析,以明确细胞释放组胺或β-氨基己糖苷酶是否由于脱颗粒所致。结论1、优化和确立了以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与RBL-2H3细胞为类过敏评价模型。对组胺的荧光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发现在缩合时间为3min,终止反应后15-30min检测荧光效果最好。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与RBL-2H3细胞脱颗粒特性研究发现,肥大细胞组胺含量丰富、刺激释放率高,类过敏研究宜以组胺作检测指标,而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含量丰富,刺激释放率高,类过敏研究宜以β-氨基己糖苷酶为检测指标。2、应用该方法评价生脉注射剂致类过敏。结果发现生脉注射剂在终浓度为12.5μL/mL-100μL/mL时可引起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增加(P<0.05),25μL/mL-100μL/mL时可引起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增加(P<0.05),上述剂量范围内对两种细胞均未表现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生脉注射剂具有致类过敏性,可能是其临床不良反应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