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空间回归模型及发病率预测模型,探讨细菌性痢疾空间聚集性,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人群预防措施和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描述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2.采用ArcGIS10.2和GeoDA软件对2005-2016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进行贝叶斯平滑,并对平滑后的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细菌性痢疾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9.6软件对2005-2016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进行时间扫描、空间扫描和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分析细菌性痢疾的空间分布特征。3.采用GeoDA软件对2008-2016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和相关的气候及卫生经济因素建立空间回归模型,研究细菌性痢疾发病与气候及卫生经济因素的关系。4.采用MATLAB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年发病率进行拟合,并预测2017-2021年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1.2005-2016年全国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患者3108293例,年均发病人数为259024.42例,年均发病率为19.27/10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是5岁以下人群,主要流行月份为5-10月。2005-2016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发病,平均年均发病率居于前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人数呈线性下降趋势,回归系数b=-2.97,F=252.24,P<0.001,回归方程为y=-2.97x+5988.86;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呈线性下降趋势,回归系数b=-2.31,F=237.63,P<0.001,回归方程为y=-2.31x+4661.71。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的Moran’s I指数分别为0.3668、0.4091、0.3988、0.4139、0.4254、0.4211、0.4382、0.4518、0.4589、0.4709、0.4548和0.4463,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High-High”分布的均为天津市和北京市,“Low-Low”分布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江西省等东部沿海地区。经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时间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聚集时间均在5-10月(RR>1,P=0.001)。6.空间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一级聚集区均为北京市和天津市,RR值分别为6.22、6.49、7.57、5.93、6.12、5.87、4.99、4.42、4.50、4.91、5.30和5.84,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级聚集区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7.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以年为时间单位进行扫描,结果显示一级聚集时间为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一级聚集区为我国西部地区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RR=2.66,P<0.001);次级聚集时间为2005年1月-2016年12月,次级聚集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RR=1.36,P<0.001)。8.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以月为时间单位进行扫描,聚集时间均为5月-10月。2007年一级聚集区为北京市和天津市,2005-2006年和2008-2016年一级聚集区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等西部地区(RR>1,P<0.001);2005年和2006年二级聚集区集中在浙江省、上海市等东部沿海地区;2007年二级聚集区集中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等我国西南部地区;2008-2010年的二级聚集区集中在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等地区(RR>1,P<0.001)。9.Lagrange乘数空间依赖性检验结果显示,2008-2016年LM-lag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小于LM-error的P值,2008-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适合空间滞后模型;2008-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的SLM模型的R~2较OLS模型增大,AIC、SC和LIK的绝对值较OLS模型减小,空间滞后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10.空间滞后模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1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与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呈正相关(β>0,P<0.05),2013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β=0.11,P=0.04),与降水量呈负相关(β<0,P=0.02),2014年和2015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与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呈负相关(β=-0.05,P=0.02),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β=0.13,P=0.03),与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呈负相关(β<0,P=0.04),与降水量呈负相关(β<0,P=0.05)。11.灰色GM(1,1)模型的后验差C=0.08,小误差概率P=1,模型预测精度优秀。外推预测2017-2021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分别为9.96/10万、7.03/10万、6.21/10万、5.48/10万和4.84/10万。结论:1.2005-2016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逐年下降,呈明显的季节分布,5-10月份为高发月份;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其次为5-9岁儿童。2.2005-2016年细菌性痢疾在全国范围呈集聚性分布,而不是随机分布;高聚集区为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我国西部地区,低聚集区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3.空间滞后模型对我国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拟合效果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4.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平均气温、降水量、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灰色GM(1,1)模型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预测效果较好,预计2017-2021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继续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