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外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能否恰当使用符合对方文化的措辞成为成功交际的关键。本文通过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语用失误产生的对策。
语用失误是没能获取说话人通过某一或者某些话语希望传递的交际意义或者隐含信息。过去不管是学者还是习语者,对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分析与研究往往主要集中于语言失误,而忽略了语用失误的研究,进而导致习语者的交际失败,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实际上语用失误与语言失误截然不同,前者的失误所导致的后果比后者更为严重。语言失误是在语法层面上的失误,容易纠正识别,听话人亦能通过自己以往的经验、语言知识和语境猜测说话人的意思;而语用失误是在交际过程中因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失误,是双方陷入尴尬境地。
由于世界各个民族语言和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人们彼此之间不甚了解,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即便是很好地掌握了一门外语,也不能完全恰当地使用。因此,当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进行交际时,为尽可能地减少误会,我们有必要对与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种现象和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成功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交际双方彼此顺应的过程。中国习语者必须学会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体地使用语言以及正确地理解话语,即提升语用能力。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顺应理论为依据,从交际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个角度,对实际应用中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分析。同时,作者从习语者和外语教学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达到提高语用能力的目的,最终避免语用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