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深古菌和甲烷代谢古菌的分布,多样性和代谢特征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大量的微生物,在沉积物有机质代谢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海是西太平洋典型的边缘海,位于被动大陆架边缘。根据地质勘测和钻探采样发现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储藏着大量的水合物。南海还分布有很多冷泉,已探明的冷泉区有三十多处,其中活动的冷泉有两处,分别是台西南Formosa冷泉和2015年新发现的海马冷泉。目前关于南海冷泉区和水合物区微生物分布特征,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尚了解有限。本研究针对南海北部陆坡采集了海马冷泉和东沙、神狐水合物区域的沉积物样品,开展了微生物分布,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对于揭示南海冷泉区和水合物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以及其中特殊古菌类群的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目标是(1)揭示海马冷泉区沉积物中古菌多样性特点,特别是参与甲烷代谢古菌的类群和分布特征。是否有南海特异的甲烷代谢类群?环境因子对甲烷代谢类群分布的影响,特别是对甲烷氧化古菌ANME亚群分布的影响?甲烷代谢古菌与其他古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有哪些?(2)对比研究水合物区和非水合物区沉积物中的古菌多样性和分布差异,主要针对深古菌亚群在水合物区和非水合物区分布的差异,水合物区是否存在特有的深古菌类群,以及古菌和深古菌类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3)利用宏基因组方法揭示南海水合物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微生物代谢的差异。主要分析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类群的代谢差异与多样性和分布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物种功能之间的联系。针对南海新发现的海马冷泉区沉积物中古菌微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甲烷代谢古菌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别从冷泉活跃喷发的ROV1位点(QDN-14B)和不活跃的对照位点(QDN-31B)各采集了一根沉积物柱,检测沉积物中古菌多样性、相对丰度和分布。通过地球化学参数分析推测硫酸盐甲烷转换区在QDN-14B沉积物柱300-400 cm区域,在此区域的沉积物中通过16S rRNA基因和mcrA基因检测分析,发现参与甲烷代谢古菌的丰度很高。ANME-2a/b在硫酸盐甲烷转换区的上层和中层沉积物中丰度很高,而在硫酸盐浓度较低的SMTZ底层和产甲烷区,ANME-1b的相对丰度远远超过ANME-2a/b的丰度。利用进化分析可以将ANME-1b分为三个亚群:ANME-1bⅠ,ANME-1bⅡ和ANME-1bⅢ。多因素分析表明可溶性无机碳和硫酸盐是影响甲烷代谢古菌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南海北部陆坡神狐和东沙海域蕴藏着大量的水合物,本研究开展了神狐和东沙海域水合物区和非水合物区沉积物中古菌分布和多样性分析。通过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两个海域水合物区和非水合物区的全部样品中,主要古菌类群包括Bathyarchaeota,Parvarchaea,Thaumarchaeota和Thermoplasmata。通过相似分析(ANOSIM)发现水合物区与非水合物区的古菌群落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利用相似度百分比分析(SIMPER),Bathyarchaeota和Thermoplasmata古菌类群是水合物区和非水合物区古菌群落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基于unweighted Unifrac矩阵,进一步对不同站位的Bathyarchaeota OTU的进行PCoA排序分析,发现在水合物区可能存在特异的Bathyarchaeota OTU。结合不同环境因子进行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硫酸盐、TOC、DIC、深度是影响古菌类群和Bathyarchaeota亚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选取自CH03沉积物柱不同深度的样品CH03-10和CH03-750的地化环境因子差异很大。这样的样品非常适合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我们针对这两个不同样品进行宏基因组分析,通过对参与碳、氮、硫元素的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个样品主要的碳代谢是乙酰辅酶A还原固碳途径,主要由Dehalococcoidia参与进行。在CH03-10中参与氮代谢的基因多样性高于CH03-750样品,CH03-10主要是Candidatus Brocadiales参与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而CH03-750样品中主要是Desulfovibrio vulgaris参与的氮元素的固定作用。硫循环中CH03-10主要是Desulfobulbaceae的异养硫酸盐还原作用,而CH03-750样品中主要是Chloroflexales参与的同化型硫酸盐还原。通过芳香环化合物降解的功能基因,发现BamB-I基因和BbsA-H基因的丰度最高,表明两个沉积物样品中的微生物都有降解芳香类化合物的能力。我们对厌氧氧化古菌ANME的不同亚群的生态位分布差异以及与其他古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ANME不同亚群代谢类型的多样化,ANME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代谢功能,而不仅仅是与硫酸盐还原菌共生厌氧氧化甲烷。Bathyarchaeota,Thermoplasmata类群是南海不同海域水合物区和非水合物区的古菌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古菌类群,并且水合物区具有特有的Bathyarchaeota OTU,可能对水合物沉积物具有指示作用。本研究运用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解析了古菌在南海冷泉区和水合物区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并通过宏基因组学方法对不同代谢功能基因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特点。我们的工作首次对海马冷泉的古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特别是甲烷代谢古菌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同时对水合物区和非水合物区古菌群落差异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为深入认识和理解南海冷泉和水合物区古菌分布和演化,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Alport综合征(AS)、薄基底膜肾病(TBMN)和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球疾病。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OL4)的突变是其重要发病机制,其中AS和TBMN已明确由足细胞的Ⅳ型胶原α3/α4/α5链(COL4A3/COL4A4/COL4A5,COL4A3-5)突变引起。多项研究也显示COL4A3/COL4A4为FFSGS的新致病基因。但目
本文以“台海危机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危机、台海危机、危机管理、台海危机管理的基本意涵、一般特征入手,探讨和分析诱发台海危机爆发的内外因素,1954年与1996年两次台海危机与危机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台海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台海危机管理的理性决策模式、台海危机管理流程的完善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等议题。首先,台海危机与台海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既区别于商业领域的价值取向,也与传统意义上国际危机与国际危机
研究背景: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眼眶病的发病中位居首位。静脉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活动期TAO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仍有23%-65%患者疗效欠佳,且目前临床难以准确评估患者的活动性。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静脉激素治疗TAO疗效欠佳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究治疗中重度活动期TAO的新方法。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低密度、高孔隙率的非晶态介孔材料,是迄今已知最好的绝热材料,在隔音、除尘、光学、催化、色谱分离和载药系统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二氧化硅气凝胶自身的多孔结构,其力学性能差,难以直接应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玻璃纤维复合增强其力学性能。但是,引入玻璃纤维会降低其绝热性能,而且因为玻璃纤维与气凝胶结合力弱,导致玻纤上的气凝胶容易脱落,限制了其应用。所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为应对1917年俄国革命后过渡时期之政治、经济情势,1918年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摘要中以下简称《宪法》)建构起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苏维埃制度、民族联邦制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秩序。此种建构,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俄罗斯传统政治与思想遗产的影响与力量,另一方面更是深刻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政治形态更替的基本原则。对《宪法》精神基质的探究,应当详细阐明其
研究发现,随着维度的降低,涨落效应和关联效应会增强,二维材料中存在着很多新奇的量子态,如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电荷密度波、高温超导效应,量子相变与量子临界现象等。出于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双重目的,近年来二维层状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详细记述了论文作者在博士期间在新颖二维层状材料领域所做的相关研究工作。工作集中在两个物理体系:二维拓扑绝缘体和铁基超导体材料。二维拓扑绝缘体是近年来物理上新发现的一类量
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估算细胞的数目达到2.9×1029个,与估计的海水中微生物丰度相当。但是由于缺少培养物,大部分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和代谢方式以及生态功能未知。古菌是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古菌(Bathyarchaeota)是典型的未培养古菌,在海洋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并且具有较高的丰度。据估算,全球的深古菌细胞数目达到2-3.9×1028个,是全球丰度最高的微生物之
过去几十年全球气候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地球表面增温的趋势非常明显,局部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增强。最近十多年来,关于气候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的研究逐渐成为经济学及其它学科关注的一个热点。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气候因素与经济总产出、农业、工业部门产出、国际贸易、劳动生产率、人口迁移、冲突与政治稳定、暴力行为与犯罪、人类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存在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
三角范畴的粘合起源于A.Grothendieck的思想,其公理化的定义由A.A.Beilinson,J.N.Bernstein和P.Deligne引入,现已成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中的一个强有力工具.为了更好地研究三角范畴,A.A.Beilinson,V.A.Ginsburg和V.V.Schechtman引入了ladder的概念.Ladder是粘合的推广,粘合恰好是高度为1的ladder,而高度≥2的
本文主要研究树度量的几何与组合性质。主要研究对象是利普西兹多面体和由利普西兹多面体构成的复形。一个有限度量空间的利普西兹多面体的构成元素是这个度量空间上的1-利普西兹函数,因此度量空间的很多性质与其利普西兹多面体的几何和组合性质密切相关。我们对利普西兹多面体的研究分如下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刻画树度量的利普西兹多面体的组合性质。这是第三章的主题,本章对树度量的利普西兹多面体给出了完整的组合刻画。另